根據省防指和水利廳的命令,7月23日,省沙潁河流域管理局防汛機動搶險隊攜帶5臺排水搶險一體車馳援鄭州排澇救援工作,歷時9天9夜,轉戰8個社區,收到9面錦旗和2封感謝信,27名隊員先后參與排澇救援,共完成排水量70多萬立方米,圓滿完成了鄭州市的排澇救援任務。按照漯河市疫情防控要求,經過7天醫學觀察隔離期滿后,8月9日上午7時,根據省水利廳的命令,沙潁河防汛機動搶險隊第二批18名隊員重整衣裝再出發,攜帶4臺排水搶險一體車繼續馳援鶴壁市浚縣排澇救災工作。8月16日,一名年青的搶險隊員寫下了浚縣排澇救災的所聞所感:
我叫劉彬,今年5月份正式進入河南省沙潁河流域管理局工作,8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沙潁河防汛機動搶險隊馳援鶴壁市浚縣的排澇救災任務。幾天來,在和同事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日子里,我們一起風餐露宿、逆水而行、淌水涉險,爭分奪秒排澇清淤,真切感受到了他們義無反顧、勇于擔當的高尚情操,收獲頗多。我堅信:這就是我成長中的一次歷練,將為我今后的人生啟迪思想、指引方向。
重整旗鼓再出發,齊心協力急救援
8月9日,支援鶴壁市浚縣的戰斗號角已經吹響,我是沙潁河流域管理局的一員,也迫不及待地整裝出發,去排澇救災第一線,去最艱苦的地方,為災區群眾早日回歸正常生活貢獻一份力量,我倍感神圣。救援車在高速公路上急行穿梭,透過車窗越來越多關于浚縣的提示牌映入眼簾,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期待,也希望浚縣這座古城要比報道中的更加堅強。
下了高速,走上通往村莊的道路,目的地越來越近,路的兩邊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一片汪洋,道路上堆砌的沙袋讓我眼前浮現出我們的子弟兵和受災群眾在抗擊洪水時的艱苦努力,感受到洪水來臨時大家的團結一致,?力同心。雖然洪水已經退去,可是滯洪區里的水還在村莊和田野里肆意蔓延。當地鄉鎮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來到衛河河堤處,村民們早已等候我們多時,他們可能每天都在村口河堤盼望著,希望有人能盡快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聽他們說家里現在還有一米多深的水,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基本生活都不能正常進行,集體吃著大鍋飯,睡覺也只能在河堤上,因為河堤是村里唯一的制高點和安全崗。
群眾之事無小事,同事們停下車立刻開始排澇作業,支車、下泵、布管、點火……熱情的村民們爭相幫忙,搶著要下水把水泵放到合適的位置,盼望著能盡快開始抽水,盡早恢復他們家園原來的面貌。緊張的準備工作很快完成,伴隨著發電機的轟鳴聲,水流噴涌而出,村民們心中終于松了一口氣,看到了洪水褪去的希望。
排澇救災當先鋒,牢記使命踐初心
看著鄉親們眼中流露出的期盼眼神,我和同事們都下定決心絕不辜負受災群眾的期望,開始了24小時全天候排澇作業。八天來,白天烈日炙烤,汗流浹背,晚上蚊蟲飛舞、肆意叮咬,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要求什么,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展現出我們搶險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
殊不知我們絕大部分隊員剛剛結束鄭州排澇任務,經過7天醫學觀察后立即投身到這個更為龐大的戰場,二十多天都沒能回家看望一下家人。老隊員們講解他們救援事跡的時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每次給兒子打電話,兒子都會講他給小伙伴們炫耀著自己的爸爸去了洪災最嚴重的地方進行救援,能夠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讓災區鄉親們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咱們受的這點苦算得了什么呢?”
傳經授寶同進步,戮力同心現初功
緊張的排水作業中,自己收獲很多,學到了作為一名搶險隊隊員應該做的是什么。來到浚縣的第一天,老隊員們都積極地教我如何操作排水搶險一體車,應該注意的事項,可能會發生的緊急情況是什么?學習了基本操作后,車長尹建新又讓我逐個步驟操作了一遍,并把我做錯的步驟指出更正,每一步都要嚴謹細致,才能保證排水車正常作業,在緊急關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機器不停歇,人員就不會停歇。”這是搶險隊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每一名搶險隊員對待汛情的責任心,讓受災群眾盡快重建家園是我們的初心使命。經過晝夜不停地持續排水作業,來時的一片汪洋,現在已經縮減成小片小片的積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勝利一處轉場一處,洪水不退救援不止。
薪火相傳精神續,翹首以盼再立功
我作為一名搶險隊的新成員,以前只聽到搶險隊的累累碩果,但是并沒有經歷過,不知道怎么樣才是應急搶險精神。什么是搶險精神?經過8天近200個小時的磨練,我深深體會到,在艱苦環境中仍能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才是作為一名搶險隊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更是盡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能夠參與到這么龐大的救援工作中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越是危難時刻越能考驗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社會的凝聚力,在這里我看到每個人都在無私奉獻,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正是每個人的無私付出才能讓災區重現活力、煥發生機,才能讓老家河南再次綻放異彩!
(編輯 吉倩倩 張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