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三餐送到床前 特殊患者“私人定制”營養套餐
在六院患者轉入鄭州人民醫院南部院區的當天,南部院區便成立了后勤保障組,并專設了近30人組成的服務隊,為病區里的患者及醫護人員做好各類后勤保障。
在這里,所有的患者都是單間隔離治療,因此,患者的一日三餐、兩頓加餐,每天由服務隊人員送給病區,再由病區醫護人員逐一送到患者床旁。
對于病情特殊的患者,醫院還成立了膳食營養專班,由醫院臨床營養師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結合他們的病情,為他們私人制定個性化膳食,促進患者身體康復。
膳食營養專班
除了一日三餐,患者生活用品也由醫院服務隊人員根據他們的需求,為他們配送。
從剃須刀到充電器,從牙刷牙膏到毛巾蚊香,從老人需要的收音機到30天寶寶需要的衣物……
只要患者有需求,醫院后勤保障人員就會想辦法為他們提供。
患者女兒哭著對護士長說:“感謝你們,把我母親照顧的這么好”
在鄭州人民醫院醫療隊接管的普外科,有一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合并艾滋病,生活不能自理。
護士們幾乎一天要去病房查看她近20次,給老人喂飯,喂水、喂藥、翻身、換紙尿褲、清洗身體……
老人食欲不太好,為了讓她多吃點有營養的東西,醫護人員可是煞費苦心,水果、面條、蒸雞蛋、牛奶、蛋白粉等變著花樣喂她,還專門請臨床營養師結合她的病情為她配置了營養餐和流食。
得知老人愛吃旺仔小饅頭,孫曉燕護士長請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員送來一些,老人高興壞了,時常用她不太清晰發發音說:“小饅頭、小饅頭”。
擔心老人見不到家屬情緒低落,護士長孫曉燕找到了她兒子、女兒的聯系方式,讓老人與兒女們視頻,看到母親被醫護人員照顧的這么好,老人的女兒感動的淚流滿面:“太感謝你們了,把我母親照顧的比我們照顧的都好。”
還有一位69歲的老太太,除了基礎病外,還因骨折臥床行動不便。除卻正常的醫療護理,醫護人員還擔起了老人的生活護理。喂飯、喂水、喂藥、翻身、換尿布、陪老人聊天……
在與兒子視頻聊天時,老太太說:“這群娃娃們把我照顧的很好,你不用擔心。”
病房里的生日會 讓他們既驚喜又溫暖
98歲的郭爺爺常年臥床,身體有多種基礎病,前幾年一直在市六院RICU住院,因為六院所有患者轉運,8月7日,郭爺爺被轉運到鄭州人民醫院南部院區,由鄭州人民醫院組建的RICU醫療隊接管他的治療。
得知8月12日是老人的生日,這天中午,鄭州人民醫院醫療隊RICU主任王玲、護士長張保江等人,端著長壽面來到老人身邊。特殊時期,沒能給老人準備生日蛋糕,但濃濃的祝福一樣溫馨。
擔心老人聽不清,醫護人員每人手中拿著一張紙,上面寫滿祝福的話語。
大家一起給老人唱了生日歌,張保江護士長給老人念了六院RICU團隊寫給他的信,傳達了大家對他的心意。老人雖然不能說話,但能看出來他很高興、很感動。喂給他的長壽面,他也吃了一些。
在鄭州人民醫院醫護團隊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身體情況很穩定。
8月10日,RICU的醫護人員還為另一位47歲的患者過生日,并現場聯線他的愛人和女兒遠程為他過生日,隔著屏幕其樂融融的一家人感動不已。
“我都不知道我今天過生日,這里的醫護人員今天給我這么大的驚喜,讓我非常感動。”患者說。
“太感動了,鄭州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想的太周到了。”患者的女兒說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護士說,“好好吃藥,可以獎勵 看10分鐘的小豬佩奇哦~”
感染科由鄭大一附院醫療隊接管,住在這里的一位6歲小女孩小齊(化名)沒有母親,跟奶奶和爸爸一起生活,在從六院轉入鄭州人民醫院南部院區前,爸爸撤離了醫院,小齊獨自一人在新的病區實行單間隔離,沒有了熟悉的醫護和病友,顯得郁郁寡歡。
瘦小的她,剛進到病區就受到了醫護人員格外的關心與關愛。
醫護人員每天早上幫她扎漂亮的小辮,給她洗臉,還給她送來玩具和零食。
護士們還買來了寫字板,給她出簡單的算術題。
每次吃藥對小齊來說是一道難關,因為她的藥需要在5分鐘之內吃完才有效,為了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藥,護士們想盡了辦法,護士自費充床旁電腦會員,哄著她,“只要好好吃藥就可以看10分鐘的小豬佩奇哦~”
晚上一個人睡覺害怕,每次都會有一位護士在床旁陪著她,直到她睡著,才悄悄離開病房。
“我們很多醫護人員都身為人母,所以看到這個小女孩都很心疼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她。”護士長鄭俊麗說。
在結核病科,一位60多歲需要透析的老人,剛來時想負擔較重,吃不下飯,情緒比較煩躁,也不愿配合透析、抽血、吃藥等。
接管該科室的河南省胸科醫院醫護人員,耐心為老人進行心理疏導,老人吃藥時,提前為他準備好溫水,并把藥分好,看著老人吃下去才放心。同時還通過手機與老人家屬視頻,讓家人們為他做思想工作。
在大家的努力下,老人的情緒逐步緩和下來,愿意配合各種治療,病情也有所好轉。
雖然沒有家人們的陪伴,雖然被疫情和病痛裹挾,但是,總有溫暖的光點亮心中的希望,總有溫暖的人捂熱灰冷的心田,因為,人間自有真情在。
來源:鄭州人民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