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成功開展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此項微創手術的成功開展為食管腫瘤的手術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獲得患者一致贊譽。
河南商報記者 熊卓甜 通訊員 陳亞平
【案例】
60歲食管腫瘤晚期患者因“它”而“生”
60歲的周安(化名)是一名食管腫瘤晚期伴淋巴結轉移患者,情況比較危險。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戶安喜說,當時多家醫院進行聯合會診后分出了兩派意見:一是沒希望了,內科治療效果也很差,不然就回家吧;二是再試著搶救一下。
戶安喜持第二種意見,在經過身體評估和多方考量后,他決定給患者做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
在做這項手術前,戶安喜先對患者做了新輔助治療。“即在實施手術前所做的全身化療+免疫治療,目的是使腫塊縮小、提高腫瘤根治率、降低局部復發率,及早殺滅看不見的微轉移細胞。”他表示,新輔助治療可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也利于后續的手術治療。
經過2個周期的新輔助治療后,戶安喜為患者做了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術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患者狀態良好,還經常出去旅游,在抖音里發視頻。”戶安喜說。
據了解,自2011年以來,10年時間里,戶安喜成功開展了600多例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其中還包括一部分食管腫瘤合并胃腫瘤的患者。
其中一例85歲患者,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壓迫到左側支氣管,還伴有嚴重心律失常、右側頸動脈被血栓堵了80%,又因為長期抽煙,患有嚴重的老慢支,肺功能差。戶安喜說,這種身體條件根本不能經受開胸手術,但保守治療就意味著放棄。于是,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讓這位高齡患者多了一份生的希望。
【答疑】
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有哪些優勢?
戶安喜說,讓食管腫瘤患者活下去、活的時間長、術后生活質量高是他一直追尋的目標和初心。而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的開展,讓他離“初心”更近一步。
據了解,胸腹腔鏡聯合食管腫瘤根治術,即胸腔鏡下游離胸段食管、清掃縱隔淋巴結,腹腔鏡游離胃及腹段食管、清掃胃左動脈及賁門周圍淋巴結,最后完成胃與食管頸部吻合的一種全新微創手術。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普胸外科將該技術應用于臨床,將手術切口降至最短、創傷降至最低,讓食管腫瘤手術也變成“小手術”。
戶安喜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傳統的食管腫瘤根治性手術要在胸部一處或胸部、腹部及頸部三處做大約20厘米的切口,術后易出現疼痛難忍、咳痰困難等癥狀,具有肺部并發癥高、恢復慢、死亡率高、醫療費用高等特點。
而胸腔鏡手術只需4個1~2cm左右的小孔就可以完成胸部手術操作,胸壁肌肉不破壞,膈肌也不損傷,對心臟和肺的功能幾乎沒影響,疼痛也降到最小。
相較于傳統開腹,腹腔鏡也只需4個1~2cm左右的小孔、一個4~5cm小切口就可完成腹部手術操作。“不僅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減少,最大的優勢還在于術中解剖清晰,淋巴結清掃得更徹底,腫瘤切除得更干凈。”戶安喜說道。
【提醒】
預防食管腫瘤,要做到這幾方面
“食管腫瘤是河南最具特征的重大疾病,具有顯著的河南省地域性高發和家族性積聚的特征。”戶安喜說,河南人喜歡吃燙食,就拿糊涂面來說,特點是必須趁熱吃,一旦冷了,就糊了,因此很多河南人都有“趁熱吃”的習慣。
所以,戶安喜特別提醒,河南人尤其要注意飲食習慣,更要定期體檢,“很多早期食管腫瘤患者沒有癥狀或癥狀不典型,只能在體檢時發現。”
他介紹,早期食管腫瘤癥狀主要表現為:1.食管內異物感。2.咽部干燥感和緊迫感。3.吞咽哽咽感。4.食物通過緩慢并有停留感。5.胸骨后有悶脹不適感。6.胸骨后疼痛感。一些早期癥狀與咽炎類似,一定要引起警惕。
中晚期食管腫瘤的癥狀是吞咽不暢:首先是吞咽較干食物比較困難,繼而是吞咽半流質食物困難;晚期表現為水和唾液都難以咽下。“如出現不明原因的吞咽障礙,尤其是常喝烈酒而出現間歇性吞咽困難的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早發現、早治療。”戶安喜說道。
食管腫瘤也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家族史關系密切,他建議,預防食管腫瘤,要做到這幾方面:注重健康飲食,保證各種營養的均衡攝入;戒煙限酒,盡量不吃偏硬、過燙和刺激性大的食物;改變進食過快的習慣;定期體檢。
責編:吳兵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