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鄭州熱力集團在裕中二期配套工程管南隔壓站黨建示范點,組織開展“學百年黨史 促國企改革”暨“十三五”發展成就與“十四五”發展規劃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大家先后到裕中二期跨南水北調大橋管網、管南隔壓站和黨建示范點參觀,了解“十三五”期間集中供熱事業改革發展成就,以此激發職工的自豪感和工作熱情,為即將到來的供暖期補足精神之鈣,全力打贏“十四五”開局之年首場供熱保衛戰。
你見過嗎?橫跨南水北調橋 外徑近乎1.9米的輸送管線
一架簡約挺直、古樸堅固的建筑,從南水北調橋一側的橫跨過去,一眼望去,像極了一座橋。也的確是一座“橋”,這就是裕中電廠二期引熱入鄭項目配套工程-南水北調熱力管道橋。
“騎個電動車在上面跑是沒有問題的。”鄭州熱力集團“引熱入鄭”項目部施工科科長魏慶祥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管道橋全長300米,保溫管外徑1.89米,鋼管的管徑是1.6米,壁厚20毫米。
據魏慶祥介紹,新密曲梁鎮的裕中電廠兩臺百萬機組生產的熱量,通過這條目前國內最大管徑(即:DN1600)、長度達33公里的供熱管網,中間跨越這座南水北調熱力管道橋,將熱量輸送到管南隔壓站,經過降溫隔壓后再輸送到市區熱網,通過四通八達的一次網、一次支網、庭院管網,把暖流送進鄭州的千家萬戶。
“它的供熱溫度是130度左右,壓力在2.5兆帕,在市區范圍內,是沒有這么大承壓耐溫能力的管網的。”魏慶祥說到,這么高的溫度與壓力需要經過隔壓換熱后,再向市區管網輸送。
黨建領航鑄魂強身 “十三五”成就普惠民生
從南水北調熱力管道橋出發,下一站是管南隔壓站。
在管南隔壓站門口,參觀人員被分成兩組,分別在“引熱入鄭”項目部技術科科長李永忠和施工科科長魏慶祥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循環泵間、板換間、管道間、水處理間和中心控制室,詳細了解隔壓站的工藝流程和主要設備功能。
隨后,大家來到了主控樓4樓新建成的黨建示范點參觀。
“百年滄桑,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始終如一。”
講解員帶領著大家,從第一板塊“百年回眸、薪火相傳”開始,緩緩講述著一個個黨史上的大事件和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擷取的包括偉大建黨精神在內的13個精神譜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強黨的豐厚滋養。
“舉旗定向,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本和魂。”從走廊進入展廳,大家依次參觀了集團黨組織基本情況、主題教育、領導關懷、熱力先鋒、宣誓區等板塊內容。
“本著為民的初心和使命,鄭州熱力集團有限公司以民生為根本出發點,積極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發展理念,打造功能齊全、專業高效、獨具特色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實現了集中供熱事業跨越式發展。”在“智能供暖 共筑未來”展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向大家展示了五年來集中供熱事業發展的驕人數據。
“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供熱首戰 送上“暖冬”大禮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鄭州市供熱管網系統已成為目前全國第二大城市集中供熱系統。
截至2020年底,鄭州熱力集中供熱入網面積18286萬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10,051萬平方米。在推動大型污染防治實現清潔供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用熱需求,為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做出了積極貢獻,被人民日報和國家大數據中心評選為年度政務服務優秀案例方法。
今冬供熱在即,各項運行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推進著。提前消除安全隱患,保障供熱平穩運行,鄭州熱力集團正全力以赴,確保為市民送上一個暖冬。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