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中原文化自信,保護傳承黃河文化,豫劇人在行動!11月14日,豫劇電影《義薄云天》在在橫店影視基地舉行順利殺青。這是繼《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后,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領銜主演的“忠孝節義”第四部戲曲電影。
“感謝各級領導和廣大觀眾的關心支持和厚愛,感謝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感謝贏冠團隊,感謝愛心企業家的支持......感謝豫劇院二團,感謝劇組的每一位同志,才能順利完成此次拍攝。”李樹建院長用了一連串的感謝,如數家珍地數著每一個支持單位和演員的名字,表達著內心的激動和感恩之情。
為傳承黃河文化,弘揚以“義”為核心的關公文化為代表的傳統道德精神,由集曹禺獎、田漢獎、文華劇作獎于一身的著名劇作家陳涌泉,國家一級作曲趙國安、國家一級配器指揮李宏權根據同名豫劇舞臺劇改編創作的豫劇電影《義薄云天》,是第一部全景式完整地表現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一生主要經歷的豫劇劇目,熱情謳歌關羽“玉可碎不改其白,竹可焚不毀其節”的高貴品質。在經過前期半年多的再度創作及錄音之后,于10月30在橫店影視基地開機,半個月來,劇組成員緊鑼密鼓,精誠團結于昨日順利完成拍攝任務。出名人不忘出力人!在李樹建院長倡導下,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還將完成一部全景展現《義薄云天》電影拍攝過程的紀錄片。
“電影拍攝真是太累人、太熬人!”該劇舞臺版導演,河南豫劇院副院長、二團團長丁建英連聲說著對李樹建院長和劇團年輕孩子們的心疼之情,同時也表達著對于順利拍好這部有觀眾、有市場的戲曲電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享有京劇界“武生頭牌”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天津京劇院著名武生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幼麟笑言原本加盟劇組就是來點個卯、幫個忙,但李樹建院長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感動著他,以及對人對事的真誠打動了他,他和劇組年輕人一起,從一個動作、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一個動作不過關都不行,還特別給李樹建院長設計了京劇多個派別的動作造型。
“一個桃園三結義的動作,他一下午和其它年輕演員在石頭上跪了幾十次。整天一直穿著幾十斤的盔帽服裝,拿著10幾斤大大刀不離手,這種對戲曲事業赤誠之心讓我感動、讓我心疼。我們知道李院長的表演很有特色,唱念做表都很出色,但關公作為紅生戲,表演體系截然不同,關老爺形象深入人心,他能把這個人物從形似到神似,費了了很大很大功夫,白天手機錄了,晚上看錄像,一點點改變。我可以說他將來呈現在熒屏上的關羽形象會是截然不同,紅生戲的身形功架表演非常棒,我很期待。咱們這個團隊非常認真,大家沒一個怕累怕冷,最感動的是一場戶外戲,八點城樓開拍,晚上溫度1攝氏度,拍到凌晨3點半,下城樓李樹建走不成了,被攙著下來。”張幼麟說,以前就知道李院長影響力很大,為戲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近距離接觸發現這人這么平易近人、實實在在,在他帶領下,劇組齊心協力、精誠團結一個目標拍好戲,這就是戲曲人干事創業的生動體現,是藝術人的楷模,這部戲一定能成為老百姓滿意的好戲,留給后人。
在劇組,不僅有“京劇大家”的鼎立相助,還有兄弟劇團的友情相幫!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推掉演出任務,先后兩次安排50余人在6天時間內全天候友情加入到劇組,沒有武戲演出任務時候就換衣服作為群眾演員上臺穿兵,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樓勝傾情演出趙云,并加入到武戲演出環節。電影版特別增加了斬顏良誅文丑的場景,由婺劇院的年輕演員飾演。屆時,我們將在熒屏上看到由河南豫劇院二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武打演員演出的火燒戰船的場景,船上70多名演員精彩開打,是戲曲電影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
作為團校合作的有益嘗試,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對此次拍攝鼎立支持,安排20多名學生全程參與到此次演出當中。“這次參加電影拍攝學到了我們在學校三年都沒學到的知識,長了見識,零距離領略了藝術家戲比天大的吃苦敬業精神,更重要是增加了一份職業自豪感,讓我們對今后的藝術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演出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表達著這樣的心聲。
李樹建表示:關公的“義”的精神,融合了黃河文化的精髓,我們向中原父老鄉親保證,一定會把電影版《義薄云天》打造成為一部反映時代新氣象,具有中原風格、中原氣派的觀眾滿意的作品,推動關公精神引領風尚、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讓以豫劇為代表的黃河文化成為中華文明向世界文明展露的響亮奪目的名片。
編輯: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