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袖子,伸出胳膊,看著血液緩緩地流入采血管,進入血液分離機,李淼放松地躺下來,等待捐獻的血小板從他身體里分離出去——一種快樂和幸福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李淼知道,自己的獻血又能夠幫助急需成分血的病人了,盡管自己不知道這位病人來自哪里、叫什么名字。
李淼,中共黨員,太平人壽南陽中心支公司服務拓展部專員,在太平人壽辛勤奮斗5年,目前已服務客戶438位。
10年來,李淼已經近20次經歷這樣的場景,截至目前,按照捐獻全血和機采血小板獻血時間間隔要求,李淼已獻血18次:全血獻血量4200ml,成分血獻血量12治療量(相當于全血2400ml)。
不了解李淼的人不會知道,除了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熱情服務客戶,他還是一位獻血達人,多年來用行動有力地響應了無償獻血的號召,用堅持讓一件小事變得光輝,也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
當同事看見李淼的獻血證書時由衷為他的愛心之舉點贊時,李淼反而很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沒什么,我是黨員,總是想著能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什么。另外,無償獻血制度意味著血液只能靠人來捐獻,你不獻血,我不獻血,萬一到了要用血的時候,血從哪里來?”
談起自己如何走上獻血之路時,李淼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我大學時期通過學校的義務獻血活動,了解到我國醫療系統血液緊缺,就毫不猶豫地擼起袖子開始了第一次獻血。還記得當時獻血量是200ml,那時候有點瘦,胳膊被針管弄得黑紫,但是仍然咬牙堅持著完成了獻血。后來我就養成了習慣,每年都獻血。”
但是怎么又開始獻成分血了呢?李淼告訴記者,之前是每年2次全血,近期是捐獻成分血(血小板)。血小板捐獻需要注射抗凝劑,過程中身體有些不適。“但是一想到我的血小板能夠幫助到一些急需的病人,我覺得身體的一時不適算不了什么。”李淼輕輕地推了一下眼鏡,微笑著說。
厚厚的、許多已經泛黃的獻血證,以及無償獻血奉獻獎證書記錄著李淼多年獻血的足跡和回憶。“獻血是個簡單的事,10年來我一直重復著這種簡單。”李淼說,“我感覺參加無償獻血是一件很小的事,對我來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但對患者來說,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值得堅持做下去。”
在李淼看來,獻血只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就是這件小事,讓他收獲了社會和周圍親朋、同事的一致稱贊。
隨著獻血經歷的增多,李淼似乎又不滿足于簡單的獻血了,他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愛心領域擴大了——如今,他還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又是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談到李淼的愛心善舉,太平人壽南陽中支的工作人員言語間也滿是敬佩。
心中想著奉獻社會,希望用自己的愛心舉動能夠給需要的人帶來生的希望和暖心幫助,同事們稱李淼就是新時代的“雷鋒”。
“我會一直保持這顆助人為樂的心,也希望周圍的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將這份愛心進行傳遞,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兒溫暖和關愛。”看著家里這些無償獻血證和無償獻血奉獻榮譽證書,李淼樂呵呵地說。
“幫助他人,自己也能感到快樂。”面對親朋關于獻血這條路準備走多久時,李淼想都沒想,而是微笑著說:“只要社會有需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堅持獻下去!”(曹立峰 劉磊 熊盛枝)
來源:太平人壽
編輯:李亞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