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河南三農數字化發展,2021年以來,中國銀聯河南分公司(以下簡稱“河南銀聯”)主動履行國有金融企業責任擔當,切實踐行“支付為民”工作理念,將銀聯業務優勢與河南省特色農業相結合,針對全省農產品收購資金結算業務,創新模式、暢通渠道,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手段,建立了商業銀行、收單機構、商戶與農民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了收購商戶和農民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的收付款難題,助力河南省鄉村振興。
目前,該業務已在開封杞縣大蒜市場、欒川中藥材市場、柘城辣椒市場、南召花生市場以及部分玉米、小麥主產區進行推廣,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反響和廣泛贊譽。
積極創新 暢通農產品收購資金結算渠道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收獲時節農產品收購交易規模巨大,然而由于客觀原因,收購商戶和農民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資金結算并不方便,存在“打白條”“取現難”“假幣風險”“支付限額”等收付款難題。
今年年初,河南銀聯積極響應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組織開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號召,將“移動支付助力農產品產購銷”項目作為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決心暢通全省農產品收購資金結算渠道。
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廣”的工作規劃,河南銀聯在人民銀行開封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在開封杞縣大蒜收購市場率先試點,依托銀聯貸記業務優勢,確定了以“支付+信貸”“線上+線下”“生產+生活”為核心的農村受理市場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聯合收單機構、涉農業務銀行、農產品收購商戶共同開展農產品收購業務。
多方共贏 數據賦能新商業模式
農產品收購業務能夠長遠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商業模式,在試點過程中,河南銀聯發現農產品收購商戶對業務手續費非常敏感,合作銀行因業務收益不明晰參與熱情不高,收單機構也認為收益低而收單動力不足,經過與商業銀行、收單機構進行多輪磋商,設計了以“支付+數據+信貸”為核心的農產品收購發展新模式。
銀聯將獲得用戶授權的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后向銀行輸出,銀行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向商戶提供相應的信貸產品,解決了銀行為農產品收購商戶“授信難”的痛點。銀行發放貸款后,將貸款直接通過銀聯農產品收購POS機向農戶支付,避免貸款被挪作他用,有效地掌握了貸款資金流向,實現銀聯數據向商業銀行賦能。目前在試點推廣的杞縣大蒜市場內,通過銀聯農產品收購數據賦能已成功為39位商戶辦理了收購貸款,累計授信額度達2000萬元,已實際發放貸款1700多萬元。
通過對農產品收購業務新路徑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銀行消除業務痛點,商戶降低經營成本,收單機構獲取收益,農戶收款快速安全,銀聯實現業務發展”的多方共贏新局面。
主動擔當 充分調動內外部資源
作為人民銀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河南銀聯在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召開的河南省支付結算工作會議上對銀聯收購產品做了介紹和經驗分享,向人民銀行各地市中支、省級銀行機構和收單機構進行推介,并將農產品收購作為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重點建設場景在全省進行安排部署。
河南銀聯工作人員還下沉市場一線,聯合基層政府召開便民支付助力鄉村振興推進會,向各鄉鎮收購大戶宣講銀聯收購平臺。在業務開展初期,河南銀聯多次實地走訪商業銀行與收單機構,探討合作模式,同時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收單機構合規創新,對首期合作的收單機構和交易量較大的收購商戶給予一定的獎勵,提升收單機構和商戶的積極性。在河南遭遇“7·20”特大暴雨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河南銀聯迅速響應,特事特辦,在合規前提下迅速出臺簡化商戶入網流程,確保災情和疫情期間業務正常推進。
初見成效 全面推廣助力我省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河南銀聯農產品收購業務累計交易金額已突破19億元,累計服務商戶726戶,支付便利惠及農戶7.86萬人次。
下一步,河南銀聯將以點帶面,持續深耕場景,推進產品創新,為產業上下游商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務,探索鄉村振興卡與農產品收購業務有機融合,為涉農經濟主體提供更為優質的移動支付結算、融資貸款和信息化建設等服務,用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白雪瑩通訊員梅捷頻賀淵哲)
來源:銀聯
編輯:李亞鍵
審核:劉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