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最常見的直腸肛管良性疾病。據統計我國18歲以上城鎮及農村居民的常住人口中,肛腸疾病患病率高達50%,其中痔瘡就占98%,加上現代人工作中久坐較多,運動少,如今痔瘡已成為困擾上班族的一大頑疾,你也是“有痔青年”中的一員嗎?
最近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接診了一位被痔瘡困擾十多年的“資深痔友”劉先生,院外診斷劉先生是以重度混合痔、內痔為主、肛門口還帶有明顯的外痔脫垂。劉先生坦言道,每次上洗手間都感覺有東西掉出來,實在難堪。每次發作更是坐立不安,反復摩擦、疼痛、便血嚴重影響工作生活。不管是塞藥還是偏方,劉先生都試了個遍,病情不但沒有減輕,近幾年反而有加重的趨勢。劉先生說,雖然身邊有朋友癥狀和他類似,但是做完外科手術后在床上趴了半個月,過程也是苦不堪言,因此他一直不愿進行手術治療。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先生聽說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二病區開展了內鏡下痔瘡治療術,過程無痛苦不說術后恢復還比較快,劉先生便慕名而來。
安排住院后,消化二科王樹俊副主任醫師帶領手術團隊認真檢查,充分評估了劉先生的病情,結合劉先生病情及自身條件,王樹俊主任最終確定為劉先生進行“內鏡下痔瘡套扎術”。
手術當天,在內鏡室及麻醉醫師配合下,在全麻下利用腸鏡進鏡,不但檢查了劉先生整個結腸粘膜,發現并切除了結腸息肉,并且成功完成了痔瘡套扎治療。
不到半個小時,手術結束后劉先生醒來便問“我沒有感覺到疼痛,是不是麻藥勁兒還沒有過?我需要在床上趴幾天?”王主任笑著安慰他說,“這個手術不會疼,你也不需要趴在床上,你今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半信半疑的劉先生回到病房后一直等到第二天也沒有什么不舒服的癥狀,常年脫垂在體外的外痔也不見了,原本劉先生以為需要在消化科住上一兩周的時間,結果第二天就可以正常進食,下地活動了。術后3天科室便為劉先生辦理了出院手續,臨走前劉先生激動地握住了王主任的手說“沒想到還有這么好的治療方法,我真應該早點過來手術的”。
為什么通過內鏡進行的痔瘡套扎術,可以痛苦這么小,而且恢復還這么快?王樹俊副主任醫師表示,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痔瘡治療術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微創痔瘡治療手段。根據診療指南,該手術主要適應癥為1-3度內痔伴有內痔相關癥狀者。相比于傳統外科手術,內鏡下治療具有視野清晰、痛苦小、恢復快、費用低、肛門受損小、并發癥少等特點,尤其是對于反復藥物及保守治療無效,反復手術復發不能再次手術、一些高齡或者合并有不耐受外科手術的基礎病的患者以及不愿意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都可將內鏡下治療作為首選。
內鏡下治療痔瘡術后幾乎沒有疼痛,術畢即可下床活動,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今天做手術,明天就下地。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二病區開展該手術以來,已成功治療了幾十位痔瘡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此外王主任還提醒廣大患者,不是所有的痔瘡都適用該手術,需要提前進行詳細病情評估,才能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出最符合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案。
來源: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宋晨源 方翔
責編:吳兵
審核:閆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