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河南省胸科醫院TAVR團隊為兩位冠脈高風險患者成功實施了TAVR手術,本年度截止今日,河南省胸科醫院TAVR手術達到101例。
河南省胸科醫院所實施的TAVR手術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高齡;二是普遍有血管狹窄、鈣化嚴重或者基礎疾病;三是低死亡率。
從年齡上看,75歲以上高齡占30%,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占13%以上,年齡最大為90歲(詳見:90歲高齡老者,TAVR術后第一天就可下床走動)。至少30%以上血管有較嚴重的狹窄(約≥40%)和鈣化。眾所周知,TAVR手術的關鍵高危因素即是高齡和血管條件差,且其本身已屬于高級別(4級以上)手術,河南省胸科醫院又在這個領域處于塔尖的高難度上精雕細琢,日日精進,交出了一份令人自豪的成績單。
非凡的成績背后,一定有一個非凡的團隊。那么,這個團隊的非凡之處體現在哪里呢?

非凡的團隊
TAVR手術是一項需要高水平團隊緊密合作才能開展的技術。由于高風險患者一般有兩個以上器官存在病變,或者主動脈鈣化非常嚴重,這就需要由心臟團隊來決策,全方位為患者進行風險評估。
TAVR團隊不僅包括心血管內外科等臨床科室,還包括超聲醫學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體外循環科、重癥監護病房及介入手術室等相關科室。如果把TAVR手術當作一場戰役,那么,手術開始前,誰是先頭部隊呢?在采訪中,你會發現,這些科室都稱自己為“先頭部隊”,這個先頭,不是去搶頭功的“先頭”,而是:從某種角度講,我既然是第一棒,就會把我第一棒的工作做到極致,做好鋪路石,交接棒時,拿出無愧于信任的交付。

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李玉珍說,患者住院一般先要在超聲醫學科進行檢查和初篩。超聲的優勢在于能夠動態顯示主動脈瓣是否狹窄、關閉不全,可初步判斷是否是TAVR的適應癥。檢查結果出來后,無論是否是工作日,都會第一時間把超聲檢查報告傳給我國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河南省胸科醫院院長袁義強,以便及時研究。

當初步確定有TAVR適應癥時,接力棒就交給了醫學影像科。醫學影像科主任楊瑞說,我們有一個針對性很強的檢查單,即“擬TAVR 手術CTA”,將關鍵數值及關鍵部位位置關系等數據精準測量出來。如主動脈根部直徑、主動脈瓣環距左右冠開口的距離及股動脈直徑的大小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否可以行TAVR手術以及決定著導絲的入路方式。
河南省胸科醫院CT設備先進(全國范圍),這是其一,但要獲得精準的掃描,離不開操作者檢查前的宣教。患者對指令的理解程度及配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掃描的質量,這需要操作者通俗、耐心的宣教并進行預演。事實證明,每次和AI(人工智能)測量數據進行比對時,醫學影像科所給出數據精準無誤。

多學科會診制度是河南省胸科醫院一大特色。當相關數據和檢查結果出來后,醫務部會召集上述所有科室主任級別專家等20多人進行討論。袁義強,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我院名譽院長王平凡,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我院副院長朱汝軍都會出席。討論是尖銳的,專家們運籌帷幄之時,都是尖峰對話,都是醫者仁心。多學科會診之后,每個科別內部會再進行更細部的討論。
當反復權衡利弊決定實施TAVR手術,那么手術當天,誰又是先頭部隊?

介入手術室1秦小金護士長說,每個清晨6:30(下文回答為何清早即開始手術),手術室所有人員均已到位,直頭跨瓣導絲、特殊造影導管等耗材,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多道記錄儀等儀器十幾分鐘內全部鋪開備好,為手術搭好平臺。

麻醉科主任孟憲慧說,術前,麻醉團隊須熟知患者的病情及手術步驟才能與術者保持默契溝通。根據多學科會診意見,反復論證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重點和難點,并再次進行科內術前討論、麻醉評估,并列出麻醉計劃及各種應急預案。
手術當日,麻醉醫生要提前做好各種麻醉物品、檢測設備、搶救藥品的準備工作,為整個手術保駕護航。術中維持血流動力學平穩是麻醉醫生的主要任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培養一名優秀的心血管專科麻醉醫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院心內外科危急重癥患者占比高達95%以上,加之急診大血管手術逐年增多,鍛煉了隊伍,使得麻醉團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手術時,體外循環科ECMO 團隊全程守候,處于一級戰備狀態,萬一出現循環崩潰,可隨時啟動體外循環或ECMO輔助。體外循環科1劉建華主任說:“感覺就是把手心里的患者捧到手術臺上。”
河南省胸科醫院曾遇到過多例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術前循環難以維持的情況,在緊急ECMO輔助下急診成功實施TAVI手術,患者轉危為安。完善的預警機制,超強的應急反應能力,我院正是有這樣一支能打硬仗的ECMO團隊,在整個圍手術期,為患者保駕護航。
有些先頭部隊打完頭陣之后,需要立刻馬不停蹄參與到術中甚至術后的工作中去。
一臺TAVR手術是否成功,有幾個關鍵指標如植入的主動脈生物瓣的活動形態,主動脈瓣口的流速、壓差、是否有無瓣周漏及有無心包積液等,都需要超聲醫學科在術中進行即時評價。術后一周、兩個月、三個月的隨訪也主要是超聲醫學科來承擔。



在手術室里,袁義強帶領的TAVR專家團隊,他們身穿沉重的鉛衣在手術臺前忙碌,控制室里七八位醫生在屏幕前討論。尤其為高風險患者實施手術時,當主動脈瓣精準釋放,血壓一點一點向好時,手術室內外都會不約而同地響起一片鼓掌、歡呼聲。
手術完成,醫生護士們將穿了兩、三個小時的20多斤重的沉重鉛衣終于脫下,露出貼身的綠色手術服,你會赫然發現,整個前胸后背,手術服全被汗水浸濕,還冒著白氣。

術后,患者會被立刻送往重癥監護病房(包括CCU、GICU和CSICU),重癥監護病房的主要任務,在于通過對危重病實施有效的治療而最終提高危重病人生存率為目的醫學專業學科。危、重二字,道盡了監護室工作的高強度和高壓力。實際上,在術前心內外多學科會診時,心內重癥監護病房主任趙杰娉、心外重癥監護病房主任何發明、綜合重癥監護病房主任宋先榮就已經開始參與病例討論,力爭在術前做到心中有數、提前預判。
由于TAVR手術本身為高級別難度(4級)手術,護理級別也相應增高,TAVR術后患者均是組長級別看護;術后8小時里每2個小時對患者做一次全身評價。他們與臨床、醫技各科室醫護人員密切溝通,情況緊急時,半夜2、3點被叫醒毫無怨言。相反,一種同舟共濟所形成的牢固戰斗情誼使得彼此竭盡全力相互支持。


由于圍手術期各個環節的精細管理,相當數量的TAVR病人術后第一天就能轉回普通病房,且能下床活動。
接受較多TAVR術后轉歸病人的心血管內科二病區護士長張玉英、心血管內科七病區護士長袁利琴說,轉歸病人的護理重點是對其并發癥的評估、觀察及康復指導。她們有個共同的感受:由于臥床時間短,并發癥少,和同類外科術后患者護理強度相比,總的感覺就是倆字:“省心”。
一個患者,從入院、手術到隨后的康復,十幾個部門幾十位醫護人員殫精竭慮、戮力同心,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就是患者利益至上。
那么,非凡的團隊為何能夠煉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榜樣就在身邊
河南省胸科醫院TAVR團隊中每一個科別,都有一種堅決站在學科前沿,還要給團隊提供最大方便的強烈責任心。這是職業自尊使然,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榜樣就在身邊。
我國著名心內科專家、河南省胸科醫院院長袁義強是我省最早(2018年)獨立完成TAVR手術的專家。在對待新技術的掌握上,他一直秉持“全面掌握這項新技術,盡快開展這項新技術。”的原則,在別人都在觀望,考慮是不是要做,或是覺得太難再等等的時候,他已經迫不及待學習起來,等別人終于鼓起勇氣心懷忐忑打算“試一試”的時候,他已經當仁不讓一例一例做起來了。

“袁院長一天到晚都在醫院,如果手術多,夜里12點回家都算早的。”他經常告誡他的下屬:“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上文提到為什么TAVR手術要安排在早上做,一是因為很多TAVR的患者都是急診而來,需要盡早手術,否則隨時都會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二是因為袁義強為了不給已排好手術的兄弟科室造成困擾,三是可以不耽誤每日早上7:40的行政晨會。

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在中原地區也同樣一枝獨秀,王平凡、朱汝軍帶領的心外科團隊,經過20年的努力,在心外科全領域的診療數量和質量上,都處于國內心血管外科第一梯隊。多年來,心血管外科已經形成了反思的矩陣:年終總結大會→年中總結大會→每周學術晨會→科室每周討論→心外科學術委員會微信群里隨時的提醒和檢討。反思、討論、總結的學風深深影響著心外科每一位醫護人員。 因此,心血管內科敢于挑戰高難度手術,敢于放手一搏,除了患者的信任,還因為,他們內心有一個堅強的后盾,那就是河南省胸科醫院同樣強大的心血管外科團隊。

團隊中有三位院級領導,同時又是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付出的是雙倍的努力。李玉珍作為河南省胸科醫院超聲醫學科返聘專家,說出了這個團隊的心聲:領導都在前面拼命干,咱有啥理由不拼命呢?
河南省胸科醫院TAVR團隊,正是在這種力爭上游的精神感召下,憑借雄厚的心內外科技術實力,從2017年實施全省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始,至2020年當年的44例(詳見:8個月,實施44例TAVR手術,河南省胸科醫院為什么能做到? 詳見:16個月,河南省胸科醫院成功實施TAVR手術已達百余例)以及今年的100例,在TAVR手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全方位、多學科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TAVR團隊所體現出的甘于奉獻、勇立潮頭的精神,是河南省胸科醫院各條醫療戰線上的一個縮影。
達成100例TAVR手術的今天,仍是平凡的一天。TAVR團隊和河南省胸科醫院醫療戰線各個崗位一樣,依然在平靜、專注、忘我的努力。他們深知,非凡在平凡中孕育、生長。
TAVR手術前景展望
TAVR手術的意義在于,對于高齡、高危的晚期瓣膜病患者,無法承受體外循環下的外科手術、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且股動脈血管狹窄不能經皮實施介入手術的,以及單純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能極大提高患者心功能,從而改善生存質量。 主動脈瓣膜病變是退行性疾病,隨著壽命延長,高齡病人會越來越多,適應癥人群也會相應增加。今后,隨著這種治療大數據的增加、人工瓣膜壽命的延長,各種微創換瓣的治療方法將更有普適性。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20萬名瓣膜病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其中70歲以上患者中2/3沒有做手術,一是因為醫生覺得病人年紀大,開胸風險高;二是患者不接受手術,這部分病人是TAVI的適應征人群之一。
袁義強認為,近十年來,TAVR技術日臻成熟,新技術、新器械不斷出現,手術的安全性和術者的舒適性大大增加,加速了技術成長的速度。不久的將來,如能在醫保政策的助力下,隨著高齡老人人數的增加,對TAVR手術有需求的患者會明顯增加。王平凡認為,當未來TAVR手術數量能夠超過同種疾病的外科手術量時,表明我國正向富裕社會邁進,也是我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標志之一。
來源:河南省胸科醫院
審核:閆小麗
責編:吳兵
來源:河南省胸科醫院
審核:閆小麗
責編: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