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而中國食管癌與西方國家食管癌在病理類型、遺傳背景、治療手段等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教授樊青霞介紹,“我國食管癌以晚期和轉移性居多,五年生存率不到5%,長期生存獲益亟待提升。”她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雖免疫治療的興起和進展,把食管癌治療帶入了快車道,但免疫單藥治療的有效率僅有20%左右,為了進一步提升抗腫瘤有效率,聯合治療的探索方興未艾。
據悉,2022年1月,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樊青霞和王峰牽頭開展的“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二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多中心Ⅱ期臨床研究(CAP 02研究)”發表于Lancet Gastroenterol & Hepatol雜志(IF:18.5)。該研究的出色數據引發學界熱切關注。
王峰說,該研究納入的患者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局部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在一線化療后進展或者不耐受一線化療。治療方案為“雙艾方案”,即靜脈注射卡瑞利珠單抗(200mg,每兩周一次)和口服阿帕替尼(250mg,每日一次),直至疾病進展或者不可耐受。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此“雙艾方案”二線治療食管癌的客觀緩解率為44.2%,疾病控制率高達78.8%,中位無進展生存6.8個月,中位總生存期達到15.8個月。“這一出色數據相較于既往免疫單藥二線治療實現了新的提升,實現了1+1>2的療效。”王峰說,此項研究為晚期食管癌患者開辟了一條希望之路,而且卡瑞利珠單抗已經進入醫保,在可及性方面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樊青霞也表示,從治療的有效性、用藥的安全性、藥物經濟學這三方面來看,“雙艾方案”都具有巨大的潛力,有望成為未來食管癌二線治療常用的無化療方案!
編輯: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