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這么慢呢?記者實地走訪河南省腫瘤醫院檢查科室,一探究竟?
一提到看病,有些人就開始犯愁,例如,市民李女士患有淋巴疾病,多年前到河南省腫瘤醫院進行超聲檢查,醫生開出單子后到超聲科窗口預約,結果要第二天才能排到,她只能忍著不適先回家,第二天再來醫院做檢查。
2022年2月14日,李女士進行復查,沒想到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就醫體驗。

一大早,李女士按照預約時間來到門診看診,經過詳細問診后,醫生建議她做超聲檢查,開單繳費成功后,看到預約小票寫著檢查時間是10時至11時,李女士不禁喜出望外:“現在當天上午就能做了?
摸清“痛點”,流程升級
市民就醫體驗的提升,得益于檢查流程的升級,為摸清看病難、體驗差的“痛點”,河南省腫瘤就醫決定對檢查流程進行再造,縮短檢查等待時間。
河南省腫瘤就醫信息中心過信息整合,把相關檢查項目放在統一的預約平臺進行登記,成功實現檢查預約一步到位,讓“信息跑路”代替“患者跑路”。
別看王女士只等了幾分鐘,可她的預約信息已經在檢查預約系統中“跑”了幾個來回。門診醫生開單時即代為預約,與檢查科室“敲定”了最優化的預約檢查時間,并把預約時間反饋給了門診醫生和在診室等候的趙女士,王女士只需按預約時間等候檢查即可。
加班加點,與時間賽跑
雖然檢查流程升級,但面對節后就診高峰,醫生們的工作任務還是很艱巨。
醫學影像科

節后,河南省腫瘤就醫醫學影像科檢查壓力驟升,平均單日預約量1300余次,為緩解壓力,縮短CT及MRI預約時間,科室全員加班加點,節假日上班。在這樣高強度工作下,他們默默的付出,造就一張張精彩的圖像,更成就一份份精準的診斷報告。
超聲醫學科

為應對節后就診高峰,超聲科醫學科全員,積極行動,周六周日輪流在崗加班,共完成810人次約計5000余項檢查,涉及甲狀腺、乳腺、肝膽胰脾、腎臟、子宮、前列腺、血管、心臟及胸腹水等多個部位多種項目,并且每天設定24小時超聲值班人員,負責危急重病患的檢查。
PET-CT中心

為了減少患者等候時間,2月12日,PET-CT中心全體工作人員正常到崗服務患者。“我們盡量是當天預約,第二天檢查,一般不會讓患者排到第三天。”該科主任楊建偉介紹,之所以不能當天預約當天檢查,他解釋道,因為該檢查一要空腹4小時-6小時;二要使用FDG放射性顯像劑,這個需要提前制備。
楊建偉提醒,如果是門診患者,建議患者家屬先來預約,患者第二天直接不吃飯、來檢查,既可以提高檢查效率,又可以避免病人多跑冤枉路。
分子病理科 盡心盡力


住院需要核酸檢測報告,為保證患者能夠盡快拿到報告,分子病理科全員與時間“賽跑”,但還是會有人不理解為什么報告會出的這么慢?
分子病理科副主任魏冰說:“節后患者數量驟增,最高檢測量達到14700人次,數量的增加給了不小的壓力,另外 ,核酸流程繁瑣,影響因素眾多,一次核酸檢測周期至少需6個小時才能出結果,檢測報告發放時間則更久一些,我們將竭盡全力盡快出報告。”
病理科

面對春節過后的就診高峰,病理科全體人員更是“工作上形成一盤棋,力量上擰成一股繩”,加班加點保障工作高效完成。節后一周,病理科各項工作量較去年同期平均增長70%,其中,接收手術取材305份,穿刺活檢標本580份,病理會診411例。
內窺鏡診療中心

節后,預約胃腸鏡的患者增加,內鏡中心平均每天檢查量約200臺,盡管數量有所增加,但為了不影響患者的總住院時長,診療時間,內鏡全體醫麻護人員取消休假,全員在崗,工作日中午不休息,有時工作時長達到十二小時,保證當天預約,次日檢查,盡約盡治!
醫學檢驗科

醫學檢驗科為應對節后檢查項目激增,除上下夜班及值班調休的同志,周末兩天幾乎全院到崗,檢查量最高的是上周二,一天做生化8.1萬項,免疫1.67萬項,血液常規1.1萬項,體液3093項,細菌561項,血液細胞145份,共計11.2萬項。
檢查高峰,應這樣就診
1、入院掃碼進:患者提前備好手機,入院時請掃描門口的行程嗎和二維碼。正確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通過智能閘機。無智能手機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走人工通道,請聯系門口人員。

2、檢查請報到:患者進入門診找到醫生,醫生開具的檢查單,患者預存檢查費或掃碼繳費。檢查單上顯示預約時間和地址,請根據時間,提前30分鐘到報到機掃碼報到,隨后,等到叫號做檢查。

3、報告手機查:患者可在手機上查詢檢查報告,登錄“河南省腫瘤醫院就醫平臺”點擊就診助手,找到報告查詢即可。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
審核:梁燕
責編: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