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2014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14年我國境內接收國內外社會捐款捐物總額共計1042.26億元,比上年小幅增長5.3%。網絡和手機捐款呈現大幅度增長的趨勢,三大在線捐贈平臺和淘寶公益網店共募集善款4.28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42.6%。通過網絡眾籌成功的公益項目總計299個,眾籌逐步成為在線募捐的重要途徑。而民政部門接收的捐贈在逐漸減少,較上年下降了5.78個百分點,紅十字會系統受捐僅占2.5%。
中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慈善募款數額卻有穩健增長,特別是30歲以下年輕個人捐款的數額大幅增加,展現出我國民間慈善力量仍具有活力和熱情。
從“郭美美事件”開始,關于慈善相關的部門和機構的負面揣測和評價從未停息,公眾的不信任,一度重創捐款數字。但隨著互聯網對公益事業的滲透,善款數額回溫,可以看到,傳統慈善事業中的某些漏洞并不是慈善事業的原罪,不信任可能會讓一些人暫時停止捐贈,卻不代表人們失去了捐款的善心和動力。
相比于傳統的把錢物交給“紅會”等機構任憑支配,如今慈善信任的“小黑箱”已被打開。互聯網上的用戶可以選擇特定項目捐助的方式,由專業機構來完成慈善行為。以騰訊公益為例,用戶能在網站查到其慈善項目的細節、可以查到自己捐贈的資金流向,有公開舉報平臺,包括捐贈者在內的所有互聯網用戶都成為了慈善項目的監督者。互聯網慈善的崛起,證明慈善事業的關鍵,仍在于構建更合理、更高效、更透明的慈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