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金濤(中)與同事一起分析案情 |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受訪者供圖
11月15日,夜幕下的安陽市文峰區(qū)寶蓮寺鎮(zhèn)袁薛莊村燈火輝煌,村民聚在村內的文化廣場上跳舞、唱歌,一片幸福景象。誰能想到,這片地方前年還是個垃圾場。
垃圾場變文化廣場
多虧了第一書記
“垃圾場變成文化廣場,這得感謝俺村的第一書記啊!”村民趙如意說。她說的第一書記,是安陽市人民檢察院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張金濤。
獲得“河南省杰出青年衛(wèi)士”“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十佳檢察官”等諸多榮譽的張金濤,2015年8月被安陽市委選派任袁薛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張金濤到任后,村里的喜事就接連不斷,不僅建成了文化廣場,通了天然氣,進行了電網改造升級,還整修了村內道路,污水管網也進行了改造。2015年底,袁薛莊村成功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2016年獲得了安陽市農村人居環(huán)境標兵村、省級文明村的稱號。
摘掉“窮帽子”
成為“明星村”
袁薛莊村是如何摘掉“窮帽子”變成“明星村”的?“要想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先要了解大家的想法,才能有針對性地想辦法。”張金濤駐村后,挨家挨戶了解村情民意,找準了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加強黨組織建設,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張金濤認真地把為民服務落實到細微處,經過多方協(xié)調資金,建設了村便民服務大廳。他認真落實基層四項基礎制度,促進村級事務公開、公平、公正。結合從事檢察工作的優(yōu)勢,他通過講黨課、講專題法制課等,對村民進行法律法規(guī)教育,引導村民理性維權、依法維權,維護和諧穩(wěn)定大局。
村內道路坑洼不平、交通不便怎么吸引外來投資?張金濤到區(qū)里協(xié)調資金50萬元,整修了村內3條主干道。為改善村內環(huán)境,他協(xié)調資金33萬元,高標準改造了污水管網。環(huán)境變好了,紡織廠、內衣廠、塑鋼廠紛紛落戶該村,幫助村里100余人就業(yè)。
“俺村會越來越好的。這幾天,張書記又在忙高效農業(yè)的事呢!”該村黨支部書記張保生說,相信袁薛莊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