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崗村:河岸春光無限,村內整治一新
從川匯區駕車出發,沿著沙河南岸的混凝土馬路一路向西。出了市區,正值初春時節,沙河兩岸的草叢綠意尚淺,但樹木已經春芽萌發。道路右側是平緩清如明鏡的沙河水,河面時不時出現幾艘順河而東的貨船;左側是一望無際的春麥田,縱橫在麥田里的阡陌小路上行走著耕作的村民。
記者來到位于沙河以南的商水縣鄧城鎮白蛇崗村。通村道路整潔平坦,兩旁無垃圾雜物,道路與居民房屋之間基本都用混凝土進行了硬化。每家每戶前都有一個花圃,部分花圃圍墻混凝土尚新,可以看出是剛經過修繕的。村內坑塘池水干凈清澈,無垃圾、漂浮物,塘埂四周均用混凝土進行加固。
白蛇崗村村委書記蘇一卓告訴記者,白蛇村在人居環境整治整治過程中,對村內主要街道,路兩邊的亂堆亂放,進行了整治,還主持人員對路兩邊的花園圍欄,破損的進行修復重建工作。村委會組織公益性崗位人員通過撿拾、打撈、清掃等方式對坑塘水面陳年垃圾、漂浮物進行了全面清理,利用挖機對坑塘岸邊人工無法清除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同時,還向周邊村民宣傳環保知識,對向坑塘內亂排污水、亂倒垃圾,垃圾不入桶,街道亂堆雜物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讓白蛇村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前河村:垃圾處理得當,村民心情舒暢
在太康縣常營鎮前河村,記者看到,村內道路平整通暢,路面干凈整潔,房前屋后、主次干道均硬化成了混泥土路面。村內各路段,每隔一段便配備了一個垃圾桶。
在前河村的文化廣場,居民李阿姨正在陪小孫女玩耍。提起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李阿姨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生活垃圾沒人管,都是每家堆在路邊放著,既不美觀也不衛生。村里開始整治后,每天都有垃圾車統一收垃圾,住的環境干凈了,人心里也舒暢!”
據前河村村委書記姚廣喜介紹,自太康縣常營鎮開展六村共建工作以來,前河村做為示范村積極響應,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采取多種措施,著力打造綠、潔、亮、美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村人居環境。全村4個自然村,配備了7名保潔員,一輛垃圾轉運車,一輛灑水車,村里各路段都配備垃圾桶。每天垃圾定時定點處理, 灑水車每周灑水3到4次。此外,動員村民積極參與整治行動,做到垃圾及時清理、庭院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有序,共同維護清潔衛生。
官路邊村:臭泥溝變成清水河,農文旅融合發展
周準路是連通殮口市準陽區和川匯區的交通要道,一條小河順路流淌,小河北岸佇立著一排嶄新的青瓦白墻?式二層小樓。下省道,進入官路邊村,一條整潔的水泥小路映人眼簾,村里醫療室、文化廣場、村史館等修葺一新。
紅色黨史亭下,幾名村民正在聊天。“太快了.政策落地太快了!”村民王大爺放下手頭活兒,滿臉笑容地贊嘆,滔滔不絕地聊起了村里的變化:“這條河之前是一條臭泥溝.以前村里垃圾都是扔到水溝里,到夏天蚊蟲亂飛,你看現在多好呀!”
據了解,自準陽區啟動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以來,官路邊村牢牢把握住推動“周準一體化融合發展政策,建設周準旅游文化長廊”工作定位,按照產城景聯動,農文旅融合的發展思路,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推進人居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