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媽媽五根齊齊斷掉的手指,身為兒子的王明(化名),當場定在原地,眼淚順著臉頰無聲流了下來,突然他拉住醫生的手說,“請你一定要保住我媽的手,她都是為了我的婚事,這么大年紀還去干危險的活,是我太沒用了……”
57歲的秦大姐在廠里做工時不慎受傷,她的右手拇、中、環、小指完全離斷,離斷端活動性出血,疼痛明顯。食指末端部分缺損,指背部分撕脫。在附近醫院進行簡單包扎后,傷后被120緊急送至“河南省顯微外科重點學科”鄭州仁濟醫院救治。
到達醫院時,傷者創面皮膚軟組織挫傷極為嚴重,部分血管神經缺損,內可見大量污物,“請一定要保住我媽的手,她都是為了我的婚事,這么大年紀還去干危險的活,是我太沒用了……”秦大姐的兒子哭著對醫生說道。
按照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下,鄭州仁濟醫院在開辟綠色通道,創傷顯微外科中心 慢創康復診療中心董其強主任,立刻組織專家團隊為其進行會診制定了“在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右手傷口擴創骨折固定血管神經肌腱修復”手術方案,與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組成手術小組,積極完善各項術前準備。
經過緊急檢查和準備, 董大姐被推進了手術室。
經過小心清理傷口后,專家團隊開始為期進行骨關節固定,縫合肌腱以及在顯微鏡下進行血管神經吻合等一系列高難度手術操作。
事關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問題,從骨頭到血管重建和神經吻合,每一步操作都要確保萬無一失。
手術室的電子鐘上,時間在流逝,即使的20多度恒溫手術室中,董其強的手術衣也早已被汗水浸透,8個小時,在一步步的操作中悄然流逝,最終,秦大姐的傷口最后一針縫合完畢,手術一切順利,安全返回病房。
這是技術的考驗,也是對醫生題
“斷指再植拼的就是技術和拼體力,需要縫合的血管和神經直徑非常小,特別是血管肉眼無法看清楚管徑,手術需要在顯微鏡下放大后進行,而醫生的吻合技巧是斷指能否成活的關鍵因素之一,過硬的吻合技術都是需要醫生在臨床中慢慢積淀和學習而來。”董其強介紹。
看著媽媽失而復得的五根手術,全家人再一次流下了眼淚。
“再植成功對于手功能的恢復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手外傷功能恢復,5分靠手術,5分靠康復。我們醫院專業的術后康復團隊會繼續跟進,為秦大姐制定詳細的康復理療及功能鍛煉,幫助其早日‘康復’。”董其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