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站在文秀珍家人旁邊的還有一家人,只是父母雙雙攙扶的是一位盲人。那位盲人像別人一樣莊嚴肅穆地注視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只是眼睛里閃爍的,只有淚,沒有光。
文秀珍把這一幕重重地看在了眼里,深深地記在了心里,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可以,她愿意將自己的眼睛借給那些盲人,讓他們也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
這樣的想法,在她心里漸漸生根、發芽、成長,直至滲入到自己的骨血和信念里,她似乎看到了另一種讓生命延續的偉大方式!
樂于助人 “漸凍女孩”感動四鄰
2012年,文秀珍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天津一家醫院,花了很多錢,但治療依然沒有什么起色。就在他們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醫院的時候,文秀珍在醫院的長凳下發現了一個錢包,打開一看,里面不僅有幾千塊現金,還有身份證和幾張銀行卡等物品。文秀珍馬上想到這錢可能也是救命的錢,丟了,失主該多著急呀。但錢包里沒有找到聯系方式,也不知道去哪兒找失主,她只好就坐在那兒等。
從傍晚等到深夜,從深夜等到凌晨。天快亮時,終于等來了失主,文秀珍親手把錢包交給了失主。失主看著坐在輪椅上的文秀珍,從那雙瘦弱無力的手中接過錢包時流淚了,但等了一夜凍得渾身發抖的文秀珍的臉上依然笑靨如花,因為她從失主的臉上看到了感激與尊重。
去北京和天津就醫的兩次經歷,讓文秀珍意識到,自己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只要能夠幫助別人,活得照樣很有意義。 慢慢的,那個曾經抱怨父母、抱怨命運,甚至輕生三次的“漸凍女孩”,變得堅強、開朗、積極、樂觀起來。
她開始學會了感恩,感恩為她的病奔波勞累半生的父母,感恩撫養她長大的姥姥和舅舅,感恩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她的姐姐,還有身邊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為此, 她開始讀書,讀海子的書,讀普希金的詩,讀張愛玲的小說,她還會講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雖然明知自己今生和愛情無緣。
她學會了繡十字繡,雖然一針一線繡起來都很艱難,她告訴記者,她繡的第一幅十字繡《家和萬事興》賣了360塊錢,第二幅《花好月圓》送給了一位新婚的好朋友,她說無論是賣出還是送人,都讓她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她學會了上網,盡管沒有電腦,只有一部花了幾百元買來的二手手機,但她還是學會了上網聊天,并通過網絡認識了很多朋友。她用積極、陽光、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影響著很多朋友。陜西西安的一位大姐因三次婚姻都不幸,悲觀厭世,自從和文秀珍網上認識、了解了她的情況后,慢慢變得樂觀堅強起來,她說是文秀珍給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氣。
文秀珍積極樂觀的精神感動著身邊的朋友,也很快在息縣甚至在更遠的地方傳播開來。 在一個陰雨連綿的秋日下午,息州義工宗靈、孔琳、尤書建等人驅車幾十公里,來到文秀珍和姐姐文樹麗臨時租住的家里,看望這位身殘志堅的女孩兒。在看到文秀珍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了解了她的身世、病情和她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的事跡后,現場所有人都流淚了。息州義工負責人宗靈決定發動義工們來關愛這位美麗、善良、堅強的女孩,讓她感受到更多來自社會的溫暖和愛心。
留下大愛 捐獻全部有用器官
面對大家的幫助,文秀珍一再婉拒,但她向息州義工提出的唯一請求,就是希望他們能幫助自己實現器官捐獻的心愿。因為她四肢無力,哪里也去不了,不知道捐獻器官該咋樣申請,去哪里申請。
息州義工的志愿者含淚答應了文秀珍的請求,并立即著手聯系縣紅十字會等有關單位。全國公益大使、葉欖先生從網絡上得知文秀珍的事跡后,也深受感動,專程趕到息縣,幫助文秀珍完成心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0月28日,息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和葉欖及息縣義工的志愿者一起來到文秀珍的床前,和她簽定人體器官捐獻自愿書。
“您還有什么要求?”“我沒有任何要求,捐獻器官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您是捐獻部分器官還是部分器官?”“我要捐獻全部器官!”文秀珍的回答決絕而堅定。她說:“我的生命雖然短暫,為社會做不了多大的貢獻,但當我的生命終結時,我捐出的器官可以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我也覺得很有意義,同時讓我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