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歷代帝王逐鹿中原的兵家必爭之地。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域文明讓晉城遺存了大量古堡建筑,散布于94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些古堡形成了不可多得的中國歷史古建博物館。晉城古堡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紐帶,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重點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中太行品牌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晉城范圍內遺留的堡寨多達117處,其中具有整體保護開發價值利用價值的37處。
為了讓“古堡經濟”煥發價值和活力,晉城市正在充分利用太行古堡群旅游資源,進行文旅融合發展,目前晉城市已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集聚群,解決百姓就業,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轉型發展,太行古堡群已成為晉城一張靚麗的文化旅游名片。
在晉城市域的沁河兩岸,聳立著一座座古堡民居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形制獨特,功能齊備,地跨沁水、陽城、澤州三縣。這些古堡民居在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在這片土地上,承載著深邃的歷史記憶和人文傳奇,展現了明清之際官宦豪宅和古城堡的建筑特色,成為一道貫穿古今、雄奇壯美的風景,令人嘆為觀止。
與我國其他地區同類建筑相比,晉城的古堡修建年代久遠數量龐大,空間形式獨特,文化脈絡完整,時間截面清楚,歷史地位特殊。皇城相府、湘峪古堡、郭峪古城、上莊古村……在經歷了幾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后,仍巍然屹立。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它北依樊山,西臨樊溪,由內城、外城、紫蕓阡、西山院等部分組成,河山樓和藏兵洞為其中標志性建筑。金碧輝煌的御書樓,巍峨壯觀的中道莊,再加上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讓皇城相府成為了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郭峪古城
城墻上置有城防鐵炮數十門,在內城墻上又增建3層600余眼窯洞,郭峪城因此也被稱為“蜂窩城”。這種獨具特色的窯洞式蜂窩城墻,一來方便屯兵,二來便于防守,是郭峪人因地制宜的創舉。民國年間曾對城墻進行了規模較大的維修,維修后的敵樓威嚴,雉堞整齊,城墻上四周可騎馬通行。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內建有迷宮般的“串珠式”與“走廊式”藏兵洞,被專家譽為民間軍事工程巔峰之作。南門“宸薰”門額鑲嵌于石墻,在山西眾多古城古堡中尚屬孤例。湘峪村中的建筑規劃布局為“五縱三橫棋盤式”,東西向兩條大街和南北向九條巷道將其分割有序,防御功能非常明顯。
砥洎城
砥洎城鐵壁銅墻的奧秘,就是用廢棄的坩堝創造了變廢為寶的中國建筑史奇觀。砥洎城南面外墻用青磚壘砌,臨河東、北、西外墻選用了石灰石和天然河卵石,而內墻卻采用當地煉鐵廢棄不用的坩堝。這種坩堝砌墻后,村民們又用煉鐵渣和石灰調漿,將城墻一層層碾鋪后用鐵水澆實,冷卻之后形成了無縫的鐵質墻體,水火不侵,還防腐蝕,堅固程度完勝今天的鋼筋水泥。這種被譽為“蜂窩城”或“坩堝城”的城墻,外觀與其他城墻無異,但一進入城內,就會發現內城墻上密密麻麻整整齊齊排列的坩堝孔洞。
目前,晉城市正加大力度發展康養產業,太行古堡群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古堡經濟”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同時,晉城市正著力打造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相信不久將成為國內康養產業發展的模范與標桿。
讀皇城相府,文脈淵遠;顧郭峪古城,鐵馬金戈;登湘峪古堡,枕戈待旦;臨沁河砥洎,中流挺立。晉省晉南有晉城,好山好水具好景。晉善晉美,盡在晉城,讓我們一起相約晉城,品古堡之美,讓太行古堡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