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前景可期
2017年三季度,我省銀行業總資產達75987.66億元,與全國同期的247萬億元相比,我省占比約為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于娟分析認為,比起河南GDP占到全國總量的6%,銀行總資產所占比例顯得略小,這說明我省銀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充裕。“這幾年金融豫軍崛起,中原銀行在香港上市……這些都印證我省銀行業發展前景可期。”于娟說。
不良貸款比起年初有較多減少,不良貸款率下降了0.41%。一些銀行負責人認為不良貸款率改善得益于宏觀經濟趨穩、信貸結構調整等原因。于娟認為,這幾年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銀行在過去兩年也減少了對產能過剩行業貸款,更側重高端制造、互聯網產業等行業的資金投放,是不良貸款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文超認為,不良貸款率下降,說明貸款企業運轉良好,是我省經濟運行向好的表現,在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的背景下,今后銀行業的呆壞賬將繼續減少。
民生貸款增速快
我省銀行業有意識服務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貸款在向民生領域傾斜。數據顯示,三季度涉農貸款16464.43億元,比年初增加1503.88億元,小微企業貸款11599.17億元,比年初增加1252.31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2201.32億元,比年初增加468.85億元。
在武文超看來,銀行業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的增長,受監管部門政策支持的影響較大,同時也說明了銀行貸款在回歸實體經濟。“涉農貸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的增速,是我省重視消除貧困、推廣普惠金融的直接表現。”于娟說。
三季度全省各項存款60857.53億元,增加5876.52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存款增加,得益于央行放開了對銀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加上房產限購、股市不景氣等等,使得資金流向銀行。
專家認為,在互聯網金融等的影響下,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給居民理財提供了更多選擇,這對銀行吸收居民存款造成一定的沖擊。專家直言,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要特色化、多樣化經營,找到一條跟自身特點相結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