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這是對志愿服務發展的新要求、新期望。
在河南,840多萬名“小紅帽”“紅馬甲”等志愿者長期活躍在城鄉的各個角落。他們用心扶老助殘、幫困解難,他們積極開展便民服務、維護秩序,一件件凡人善舉深刻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溫暖著中原大地。
健全機制志愿服務制度化
為使志愿服務活動規范、有序開展,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委《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全省志愿服務隊伍建設的通知》《全省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等若干文件,加強對志愿服務活動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鄭州、洛陽、新鄉、濮陽、南陽等地也分別出臺了推進志愿服務工作的相關文件。《全省志愿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出臺,更是明確了志愿服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一年接著一年干,目前三年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都已實現。
在新修訂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創建測評體系里,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站點建設、志愿者注冊人數、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次數等都有了明確的指標要求,成為各類文明創建的“硬杠杠”。
做志愿者,除了熱情,還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為此,我省在加強志愿者培訓的同時,充分發揮各文明單位的專業優勢,推動全省各級各類文明單位成立專業志愿服務隊。省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協會成立河南省安全生產志愿服務辦公室,開展安全生產專業志愿服務;省紅十字會在全省景區開展“美麗中國行”公益救護行動,建設“紅十字緊急救助站”,開展醫療緊急救助志愿服務活動……越來越多的專業志愿服務隊在各地涌現,為大家提供環保、消防、法律、醫療、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專業化服務。
建好陣地志愿服務常伴左右
“看這件衣服我穿著多合身!我手里的這條小棉褲是九成新的,小孫女穿上一定會很高興。”10月19日,家住新鄉市衛濱區健民社區的王大姐一大早就趕到愛心衣物免費領取活動現場,領取一家人過冬的棉衣。
在新鄉,社區學雷鋒“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已經成為愛心交換的平臺,長期開展“儉以養德、愛心集市”活動,向貧困人員無償提供衣物、圖書等。
自2013年起,我省把加強“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建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按照有統一標識、有辦公場所、有志愿服務隊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臺賬、有服務項目、落實志愿服務活動等“六有一落實”的建站標準,切實把志愿服務站作為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主陣地、志愿服務制度化的重要平臺。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學雷鋒“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7137個。
依托這些學雷鋒“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幫扶困難群眾、家電維修、法律援助、就業咨詢等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更深入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并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焦作市山陽區依托社區志愿服務站成立了“愛心手工坊”,多年來免費為社區70歲以上老人制作“愛心拖鞋”;鄭州市金水區依托“文明使者”志愿服務站,開展“311類家庭”志愿服務項目,與空巢老人結對組成“類家庭”200余個,榮獲“全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
壯大隊伍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大爺,這個藥一天吃3次,一次2片”“大媽,以后咱得控制飲食,注意監測血糖”……10月15日,平頂山市寶豐縣中醫院20余名黨員志愿者深入該縣大營鎮青城社區,為4個自然村的近千名村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受到熱烈歡迎。
近年來,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文明辦聯合印發多個文件,把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引導廣大黨員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共組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21.3萬次,直接參與黨員142萬余人次,惠及群眾373.3萬名。通過“我們一起奔小康”“黨員進社區報到參與服務群眾活動”“文明河南我先行、聚力點亮微心愿”等活動在全省的廣泛開展,廣大黨員已成為我省志愿服務活動的骨干力量,發揮著積極的先鋒模范作用。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推動,我省涌現出一批優秀志愿者和品牌志愿服務項目。中原油田宋麗萍成立“油嫂互助愛心服務隊”,常年無償接送行走不便老人看病就醫,照料殘疾孤兒,被中央文明辦評為“最美優秀志愿者”。鄭州市金水區開展“情系空巢”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洛陽市開展黨員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濮陽市開展黨員進社區“周六奉獻日”活動,商丘市在黨員志愿者中開展“1130”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在全省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中原大地,“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