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上午,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聯盟第二屆主席團會議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1號會議室舉行。來自黃河流域八省區的知名脊柱外科專家,就如何進一步推動聯盟的發展交換了意見。會上,組建流域內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示范單位,組建黃河菁英學院大力培養青年醫生,開展多領域、多病種、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盡快規范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培訓流程等多個議題得到充分討論。

當天,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管委會委員、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朱卉敏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主任錢濟先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脊柱微創中心主任馬學曉教授,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常務副主任李利軍教授,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椎間盤中心副主任李元貞教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脊柱骨科王真教授、青海紅十字醫院骨科阿尖措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吳一民教授等聯盟主席團成員展開了熱烈地交流和探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院長助理王紅建教授、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脊柱微創二科主任孔凡國教授,作為特邀嘉賓與會也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眾所周知,脊柱微創技術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少、操作精確度高、術后恢復快等良好效果,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常見疾病都能通過微創手術得以治療。
多年來,黃河流域始終專注于脊柱外科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使脊柱外科進一步朝著精準化、微創化的方向發展,但部分區域仍存在著技術發展不平衡、手術操作不規范、手術適應癥掌握不夠全面等問題。鑒于此,河南、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等黃河流域省區的脊柱外科同道共同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聯盟。

本次會議輪值主席、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管委會委員、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朱卉敏教授表示,將緊跟脊柱外科領域微創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發展潮流,聚焦脊柱外科新技術、新進展,探索建立人才、技術和平臺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推進行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和協同創新,促使服務模式更優化、醫療資源供需更匹配、就醫格局更合理,滿足黃河流域群眾就診需求。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記者注意到,“聯盟”在河南的發起機構是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那么,為什么是這家醫院呢?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公立的骨傷專科醫院,一院兩地多址,擁有骨科床位3200張,年骨科手術4萬余臺,連續四年被醫信天下評為全國中醫骨傷第一名,其中鄭州院區占地247畝,骨科床位1500張,設有的臨床解剖中心2000多平米,能容納近100人同時練習操作,有利于骨科新技術的培訓和推廣。
目前,朱卉敏教授帶領的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脊柱微創中心設有4個科室,也是省級微創中心,河南省脊柱微創工程研究中心主體單位,河南省脊柱微創主委單位,中心引進了天璣機器人、電磁導航、光磁導航、O臂、術中三維平板C臂、G臂等大型醫療設備,擁有近十套椎間孔鏡、椎間盤鏡、雙通道內鏡,形成了微創介入、微創內鏡、微創固定融合等技術體系,年脊柱微創手術量2000余臺,使脊柱微創技術向精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脊柱微創技術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會議結束時,專家們一致表示,聯盟為推動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一個公共平臺,構建了一個區域協作機制,有助于強化區域互補協作,不斷提升黃河流域骨科醫生的執業水平和技術能力,更好地服務黃河國家戰略和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步伐。 (宋藝博 李萬豪)

當天,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管委會委員、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朱卉敏教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骨科主任錢濟先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脊柱微創中心主任馬學曉教授,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常務副主任李利軍教授,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椎間盤中心副主任李元貞教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脊柱骨科王真教授、青海紅十字醫院骨科阿尖措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吳一民教授等聯盟主席團成員展開了熱烈地交流和探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院長助理王紅建教授、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脊柱微創二科主任孔凡國教授,作為特邀嘉賓與會也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眾所周知,脊柱微創技術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少、操作精確度高、術后恢復快等良好效果,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常見疾病都能通過微創手術得以治療。
多年來,黃河流域始終專注于脊柱外科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使脊柱外科進一步朝著精準化、微創化的方向發展,但部分區域仍存在著技術發展不平衡、手術操作不規范、手術適應癥掌握不夠全面等問題。鑒于此,河南、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等黃河流域省區的脊柱外科同道共同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聯盟。

本次會議輪值主席、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管委會委員、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朱卉敏教授表示,將緊跟脊柱外科領域微創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發展潮流,聚焦脊柱外科新技術、新進展,探索建立人才、技術和平臺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推進行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和協同創新,促使服務模式更優化、醫療資源供需更匹配、就醫格局更合理,滿足黃河流域群眾就診需求。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9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記者注意到,“聯盟”在河南的發起機構是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那么,為什么是這家醫院呢?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公立的骨傷專科醫院,一院兩地多址,擁有骨科床位3200張,年骨科手術4萬余臺,連續四年被醫信天下評為全國中醫骨傷第一名,其中鄭州院區占地247畝,骨科床位1500張,設有的臨床解剖中心2000多平米,能容納近100人同時練習操作,有利于骨科新技術的培訓和推廣。
目前,朱卉敏教授帶領的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脊柱微創中心設有4個科室,也是省級微創中心,河南省脊柱微創工程研究中心主體單位,河南省脊柱微創主委單位,中心引進了天璣機器人、電磁導航、光磁導航、O臂、術中三維平板C臂、G臂等大型醫療設備,擁有近十套椎間孔鏡、椎間盤鏡、雙通道內鏡,形成了微創介入、微創內鏡、微創固定融合等技術體系,年脊柱微創手術量2000余臺,使脊柱微創技術向精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脊柱微創技術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會議結束時,專家們一致表示,聯盟為推動黃河流域微創脊柱外科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一個公共平臺,構建了一個區域協作機制,有助于強化區域互補協作,不斷提升黃河流域骨科醫生的執業水平和技術能力,更好地服務黃河國家戰略和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步伐。 (宋藝博 李萬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