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 董瑞林
“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
2013年3月7日,在鄭州東南角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機場小鎮,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破殼而出,成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也是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產業合作的先導區。
十載奮斗繪藍圖,鄭州航空港區以一條跑道為起點筑夢現代化航空大都市,開通全貨機航線43條,其中國際地區35條,在全球貨運前20位機場中開通17個航點,前50位機場中開通28個航點連通共建帶一路”國家17個,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多點支撐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世界級物流樞紐港初見雛形。

十年奮進路 航空港區跨越式提升
產業興,區域強,物流旺。
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興旺和區域的發展,十年來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20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208億元,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貿進出口完成4700億元,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7月23日,鄭州航空港上半年“成績單”出爐: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全省前列。鄭州新鄭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810.9億元,位居全國157個綜保區第二、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三,成功實現“半年紅”。
鄭州航空港區成功引進了富士康、超聚變等一批“鏈主”型產業項目,吸引落地了領勝科技、鄭州合晶、東微電子、華銳光電等一批填補省市產業空白的高科技項目,形成了鏈式發展的集群效應。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芯屏網端器”全產業生態圈,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制造基地。2022年電子信息產值突破5000億元,達到5281.4億元。
鄭州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從15.1萬噸增長至70.5萬噸,年均增長18.7%,連續兩年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
十年來,鄭州航空港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國務院批復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堅持“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的總體發展思路,攻堅克難,鄭州航空港實現了從機場小鎮到航空新城的躍升,成為河南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增長極。

五港聯動 樞紐經濟鏈接全球
抓關鍵,強驅動,提效率。
十載春秋,這座被稱為“中國航空大都市”的城市新區,牢牢抓住放大區位交通優勢這個關鍵,持續推進綜合樞紐建設,打造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數字港五港聯運的樞紐經濟。從一條跑道變為樞紐集群,建成投用機場二期工程,鄭州機場進入“雙跑道+雙候機樓”時代;建成機場三期北貨運區,具備4000萬人次、110萬噸的客貨運保障能力;鄭州至機場、鄭州至焦作、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和城郊鐵路引入機場,建成投用高鐵鄭州航空港站,形成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樞紐站。
在大力發展“空中絲路”方面,鄭州航空港區建成機場航空一類口岸、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以及進口肉類、進境活牛、進境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藥品進口、國際郵件樞紐口岸“1+1+7”立體化開放平臺,實施“7×24小時”通關保障,成為內陸地區種類最多、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對外開放門戶。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引領帶動形成河南“空陸網海”四路協同開放新格局,成為“全球服務實踐案例”。
航空物流產業已入駐盧森堡貨航、中原龍浩、順豐、“三通一達”等物流業企業400余家,構建了服務于航空運輸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形成了電子產品和高端汽車零配件分撥中心、時尚服裝分撥基地以及生鮮冷鏈、快郵件和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的集聚。
鄭州航空港區臨空經濟新業態落地筑巢,建成專業孵化器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物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等為支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物流的樞紐經濟集群效應的優勢日趨明顯。

綠色智慧 打造宜居宜業二十一城
環境優,人才多,后勁足。
數據顯示,鄭州航空港實際管轄面積達到747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覆蓋超過2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110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29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6%,集聚人口約100萬,引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英迪國際學校、鄭州一中、河南省實驗小學、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河南省職工文體中心等大批優質醫療、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各類學校達200所、學位約13.8萬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248個、醫療床位數2748張。

打造綠色智慧,宜居宜業新城。在4月27日召開的鄭州航空港2023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全區劃分為21個城市功能片區的規劃,并成立21個城市功能片區指揮部。按照城市功能布局,鄭州航空港將全區劃分為21個城市片區,即北港城、數字港、未來城、大學城、中原之窗、航空樞紐港、物流園、航空航天城、會展城、高鐵港、古城片區、創意時尚城、智造城、園博園國際生態城、中原醫學科學城、大都市中央公園、汽車城、電子城、職教城、國際陸港、生物醫藥城。圍繞綠色生態的理念,航空港區相繼建成園博園、雙鶴湖、苑陵故城三大城市公園以及梅河、蘭河等一批水系、公園,綠化總面積達33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基本形成“綠色智慧、生態宜居”的園林生態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特別是北港地區,已經成為了高端居住區的代表之一,而南港地區則集聚了眾多的高端企業和產業,也是鄭州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看到差距 更看到觸手可及的希望
找差距,補短板,強信心。
在過去的十年里,鄭州航空港區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今年是港區新十年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中原特區”的起步之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對港區來說,從中國物流樞紐到世界物流樞紐,還有多遠的路要走?2023年8月9日-11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將在鄭州航空港舉行,屆時,來自香港、澳門、臺灣、浙江、上海和河南18地市等地共計5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主題進行深度交流。
在大會開始之前,頂端新聞記者就“鄭州航空港區打造世界物流樞紐”議題,采訪了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組委會負責人,他說:“鄭州航空港區是河南的港區,是中國的港區,更是世界的港區,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個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立體物流優勢明顯,代表河南物流的水平”。他認為,鄭州航空港區以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為目標,要有高站位,要與世界頭部的物流樞紐港做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大會選擇在港區舉辦,就是想促進交流與發展,他相信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鄭州航空港區繼續穩扎穩打,創新發展,一定可以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導下實現世界物流樞紐的目標。
此外,重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揭牌,富士康新事業總部順利落地,全省首家國外航司中國區總部落地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為鄭州航空港著力打造10大產業構建“4+3+3”產業體系提供了新動力。培育以富士康等企業為頭雁的全省第三個、鄭州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并力爭成為河南首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以比亞迪、創維、吉利為龍頭的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搶抓中原醫學科學城建設歷史機遇,培育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若干百億級產業集群,這些重點產業和項目的推進,也必將成為港區成為世界物流樞紐最強有力的支撐。作為一名河南人,對于港區的未來,我們信心十足,充滿期待。
“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
2013年3月7日,在鄭州東南角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機場小鎮,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破殼而出,成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也是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產業合作的先導區。
十載奮斗繪藍圖,鄭州航空港區以一條跑道為起點筑夢現代化航空大都市,開通全貨機航線43條,其中國際地區35條,在全球貨運前20位機場中開通17個航點,前50位機場中開通28個航點連通共建帶一路”國家17個,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多點支撐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世界級物流樞紐港初見雛形。

十年奮進路 航空港區跨越式提升
產業興,區域強,物流旺。
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興旺和區域的發展,十年來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20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208億元,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貿進出口完成4700億元,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7月23日,鄭州航空港上半年“成績單”出爐: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全省前列。鄭州新鄭綜保區上半年進出口總值1810.9億元,位居全國157個綜保區第二、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三,成功實現“半年紅”。
鄭州航空港區成功引進了富士康、超聚變等一批“鏈主”型產業項目,吸引落地了領勝科技、鄭州合晶、東微電子、華銳光電等一批填補省市產業空白的高科技項目,形成了鏈式發展的集群效應。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芯屏網端器”全產業生態圈,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制造基地。2022年電子信息產值突破5000億元,達到5281.4億元。
鄭州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從15.1萬噸增長至70.5萬噸,年均增長18.7%,連續兩年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
十年來,鄭州航空港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扣國務院批復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堅持“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的總體發展思路,攻堅克難,鄭州航空港實現了從機場小鎮到航空新城的躍升,成為河南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增長極。

五港聯動 樞紐經濟鏈接全球
抓關鍵,強驅動,提效率。
十載春秋,這座被稱為“中國航空大都市”的城市新區,牢牢抓住放大區位交通優勢這個關鍵,持續推進綜合樞紐建設,打造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數字港五港聯運的樞紐經濟。從一條跑道變為樞紐集群,建成投用機場二期工程,鄭州機場進入“雙跑道+雙候機樓”時代;建成機場三期北貨運區,具備4000萬人次、110萬噸的客貨運保障能力;鄭州至機場、鄭州至焦作、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和城郊鐵路引入機場,建成投用高鐵鄭州航空港站,形成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樞紐站。
在大力發展“空中絲路”方面,鄭州航空港區建成機場航空一類口岸、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以及進口肉類、進境活牛、進境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藥品進口、國際郵件樞紐口岸“1+1+7”立體化開放平臺,實施“7×24小時”通關保障,成為內陸地區種類最多、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對外開放門戶。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引領帶動形成河南“空陸網海”四路協同開放新格局,成為“全球服務實踐案例”。
航空物流產業已入駐盧森堡貨航、中原龍浩、順豐、“三通一達”等物流業企業400余家,構建了服務于航空運輸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形成了電子產品和高端汽車零配件分撥中心、時尚服裝分撥基地以及生鮮冷鏈、快郵件和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的集聚。
鄭州航空港區臨空經濟新業態落地筑巢,建成專業孵化器2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物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等為支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物流的樞紐經濟集群效應的優勢日趨明顯。

綠色智慧 打造宜居宜業二十一城
環境優,人才多,后勁足。
數據顯示,鄭州航空港實際管轄面積達到747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覆蓋超過2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110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29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6%,集聚人口約100萬,引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英迪國際學校、鄭州一中、河南省實驗小學、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河南省職工文體中心等大批優質醫療、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各類學校達200所、學位約13.8萬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248個、醫療床位數2748張。

打造綠色智慧,宜居宜業新城。在4月27日召開的鄭州航空港2023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全區劃分為21個城市功能片區的規劃,并成立21個城市功能片區指揮部。按照城市功能布局,鄭州航空港將全區劃分為21個城市片區,即北港城、數字港、未來城、大學城、中原之窗、航空樞紐港、物流園、航空航天城、會展城、高鐵港、古城片區、創意時尚城、智造城、園博園國際生態城、中原醫學科學城、大都市中央公園、汽車城、電子城、職教城、國際陸港、生物醫藥城。圍繞綠色生態的理念,航空港區相繼建成園博園、雙鶴湖、苑陵故城三大城市公園以及梅河、蘭河等一批水系、公園,綠化總面積達33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基本形成“綠色智慧、生態宜居”的園林生態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特別是北港地區,已經成為了高端居住區的代表之一,而南港地區則集聚了眾多的高端企業和產業,也是鄭州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看到差距 更看到觸手可及的希望
找差距,補短板,強信心。
在過去的十年里,鄭州航空港區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今年是港區新十年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中原特區”的起步之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對港區來說,從中國物流樞紐到世界物流樞紐,還有多遠的路要走?2023年8月9日-11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將在鄭州航空港舉行,屆時,來自香港、澳門、臺灣、浙江、上海和河南18地市等地共計5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物流一體化與區域協調發展”主題進行深度交流。
在大會開始之前,頂端新聞記者就“鄭州航空港區打造世界物流樞紐”議題,采訪了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組委會負責人,他說:“鄭州航空港區是河南的港區,是中國的港區,更是世界的港區,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個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立體物流優勢明顯,代表河南物流的水平”。他認為,鄭州航空港區以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為目標,要有高站位,要與世界頭部的物流樞紐港做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大會選擇在港區舉辦,就是想促進交流與發展,他相信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鄭州航空港區繼續穩扎穩打,創新發展,一定可以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導下實現世界物流樞紐的目標。
此外,重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揭牌,富士康新事業總部順利落地,全省首家國外航司中國區總部落地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為鄭州航空港著力打造10大產業構建“4+3+3”產業體系提供了新動力。培育以富士康等企業為頭雁的全省第三個、鄭州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并力爭成為河南首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以比亞迪、創維、吉利為龍頭的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搶抓中原醫學科學城建設歷史機遇,培育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若干百億級產業集群,這些重點產業和項目的推進,也必將成為港區成為世界物流樞紐最強有力的支撐。作為一名河南人,對于港區的未來,我們信心十足,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