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與浙江大學共同舉行“友邦人壽·浙江大學保險教育基金捐贈及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共同推動浙江區域的保險教育建設,創新本土金融保險人才培養機制,為促進中國金融保險行業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堅實力量。

(友邦人壽品牌傳播部負責人陳文怡與浙江大學發展聯絡辦公室主任劉崢嶸簽署“教育基金成立協議”)
(友邦人壽首席對外事務官王宏林與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俊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張子法為友邦人壽首席對外事務官王宏林頒發銘牌)
(友邦人壽首席人力資源官張穎與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義中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實習及社會實踐基地”揭牌)
作為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友邦重返內地市場三十多年來始終不懈致力于本土保險人才的培育和發展,與一批又一批“敢為人先”的年輕人一起,在中國保險業大發展的浪潮中不斷書寫著嶄新篇章。近年來,友邦在助力本土保險人才高質量發展方面也有進一步拓展與實踐,先后在全國各地不同重點院校通過各類型的對口合作,積極促進中國金融保險行業高端人才的培養與扶植。
為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培養新時代保險人才,友邦人壽與浙江大學成功達成保險教育戰略合作。此次合作,將成為產學研聯手探索本土保險人才培養機制的又一創新實踐,不僅將有力地支持高校人才培養,更能夠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將友邦的國際化視野和行業專家資源,與浙大頂尖的人才資源和科研實力,以及浙江區域領先的數字化行業資源優勢等相結合,聚焦大健康、養老金融、數字金融行業前沿領域,共促中國金融保險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人到會祝賀,稱贊此次合作充分展現了強強聯合、相得益彰的新時代風貌,開啟了浙江大學對保險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之路,期待雙方共同打造高端金融人才庫、成果轉化平臺和創新引領高地,在服務全省金融產業和金融市場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浙江大學校副校長李曉明教授表示:“此次友邦人壽和浙江大學成立保險教育基金,既開啟了校企雙方合作的新篇章,更展示了我們共同服務國家戰略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希望經濟學院倍加珍惜友邦基金的慷慨捐贈,不負友邦人壽的厚愛,將感恩之心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以高質量的發展、高水平的進步回報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以聚焦中國式保險現代化,依托經濟學院優勢資源為實現保險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浙江大學副校長李曉明教授為簽約儀式致辭)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俊森教授表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慷慨捐贈,對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對建設高水平保險教育體系具有深遠影響。經院人將常懷感恩之心,倍加珍惜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強化人才賦能,進一步提高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和保險高等教育適應行業發展的能力。衷心希望我們校企攜手,共同推動浙江大學保險領域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學科建設發展,為建設保險強國貢獻力量。”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俊森教授為簽約儀式致辭)
友邦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表示:“友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亦是參與者和推動者。‘回老家’三十多年來,我們始終不忘對這片土地的鄭重承諾,一直以來不斷通過多元方式努力反哺社會和行業,持續加碼本土保險人才培養。新時代有著新使命。我們認為,外資企業只有深耕本土,不斷加強與本地人才和各界的合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浙江大學擁有國內頂尖的人才生源和科研水平,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合作,以友邦的國際視野和在金融保險領域的積累,結合浙大雄厚的科研和教育資源,共同培育高質量、高素質且能與時俱進的優秀保險人才,促進行業共榮,為中國的金融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友邦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為簽約儀式致辭)
作為本次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將設立“友邦-浙江大學保險教育專項基金”,友邦計劃投入100萬元人民幣,為開展專業學術講座、設立浙大學生實習及社會實踐基地、優秀學生獎學金、專項課程設置、就業競爭力提升和公益宣傳活動等方面提供定向支持。此外,合作還將建立專業實踐通道,為浙江大學在校學生提供相關實習或就業機會。未來雙方還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更多專業支持和人才交流機制,包括各類教育交流講座、大數據、健康和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更多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青年教師提供考察學習機會、在浙大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等長期計劃。

(簽約儀式后,友邦人壽及浙江大學代表共同出席“金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
高質量專業人才是實現金融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產、學、研多方聯動的良性人才培養機制,離不開政府的有力引導,及業界、高校等各方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三十多年來,友邦始終致力于中國本土保險人才的培育和發展,先后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全國多所著名高校開展長期合作,通過成立精算中心和教育基金等形式,為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并為促進保險金融行業的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堅實支持。未來,友邦將繼續站在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線,持續探索本土行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可能性,幫助年輕金融保險人才好就業,就好業,并攜手各方推動中國現代保險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更多中國家庭守護健康“長久好生活”。

(友邦人壽品牌傳播部負責人陳文怡與浙江大學發展聯絡辦公室主任劉崢嶸簽署“教育基金成立協議”)



作為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友邦重返內地市場三十多年來始終不懈致力于本土保險人才的培育和發展,與一批又一批“敢為人先”的年輕人一起,在中國保險業大發展的浪潮中不斷書寫著嶄新篇章。近年來,友邦在助力本土保險人才高質量發展方面也有進一步拓展與實踐,先后在全國各地不同重點院校通過各類型的對口合作,積極促進中國金融保險行業高端人才的培養與扶植。
為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培養新時代保險人才,友邦人壽與浙江大學成功達成保險教育戰略合作。此次合作,將成為產學研聯手探索本土保險人才培養機制的又一創新實踐,不僅將有力地支持高校人才培養,更能夠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將友邦的國際化視野和行業專家資源,與浙大頂尖的人才資源和科研實力,以及浙江區域領先的數字化行業資源優勢等相結合,聚焦大健康、養老金融、數字金融行業前沿領域,共促中國金融保險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人到會祝賀,稱贊此次合作充分展現了強強聯合、相得益彰的新時代風貌,開啟了浙江大學對保險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之路,期待雙方共同打造高端金融人才庫、成果轉化平臺和創新引領高地,在服務全省金融產業和金融市場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浙江大學校副校長李曉明教授表示:“此次友邦人壽和浙江大學成立保險教育基金,既開啟了校企雙方合作的新篇章,更展示了我們共同服務國家戰略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希望經濟學院倍加珍惜友邦基金的慷慨捐贈,不負友邦人壽的厚愛,將感恩之心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以高質量的發展、高水平的進步回報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以聚焦中國式保險現代化,依托經濟學院優勢資源為實現保險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浙江大學副校長李曉明教授為簽約儀式致辭)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俊森教授表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慷慨捐贈,對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對建設高水平保險教育體系具有深遠影響。經院人將常懷感恩之心,倍加珍惜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強化人才賦能,進一步提高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和保險高等教育適應行業發展的能力。衷心希望我們校企攜手,共同推動浙江大學保險領域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學科建設發展,為建設保險強國貢獻力量。”


友邦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表示:“友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亦是參與者和推動者。‘回老家’三十多年來,我們始終不忘對這片土地的鄭重承諾,一直以來不斷通過多元方式努力反哺社會和行業,持續加碼本土保險人才培養。新時代有著新使命。我們認為,外資企業只有深耕本土,不斷加強與本地人才和各界的合作,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浙江大學擁有國內頂尖的人才生源和科研水平,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合作,以友邦的國際視野和在金融保險領域的積累,結合浙大雄厚的科研和教育資源,共同培育高質量、高素質且能與時俱進的優秀保險人才,促進行業共榮,為中國的金融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友邦人壽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為簽約儀式致辭)
作為本次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將設立“友邦-浙江大學保險教育專項基金”,友邦計劃投入100萬元人民幣,為開展專業學術講座、設立浙大學生實習及社會實踐基地、優秀學生獎學金、專項課程設置、就業競爭力提升和公益宣傳活動等方面提供定向支持。此外,合作還將建立專業實踐通道,為浙江大學在校學生提供相關實習或就業機會。未來雙方還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更多專業支持和人才交流機制,包括各類教育交流講座、大數據、健康和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更多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青年教師提供考察學習機會、在浙大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等長期計劃。

(簽約儀式后,友邦人壽及浙江大學代表共同出席“金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圓桌論壇)
高質量專業人才是實現金融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產、學、研多方聯動的良性人才培養機制,離不開政府的有力引導,及業界、高校等各方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三十多年來,友邦始終致力于中國本土保險人才的培育和發展,先后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全國多所著名高校開展長期合作,通過成立精算中心和教育基金等形式,為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并為促進保險金融行業的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堅實支持。未來,友邦將繼續站在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線,持續探索本土行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可能性,幫助年輕金融保險人才好就業,就好業,并攜手各方推動中國現代保險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更多中國家庭守護健康“長久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