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1日,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2018年4月1日至15日將迎來首個征期。
環保稅如何征收?稅率如何確定?對哪些行業影響較大?針對各界關心的問題,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做出了回應。
地方稅額明確
北京按最高限征稅
開征環保稅一個重要原則是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業內最關心,這稅怎么收?
根據環保稅法,環保稅的征稅對象和范圍與現行排污費基本相同,征稅范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噪聲等污染物。其中,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
據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目前,除西藏自治區外,各省(區、市)均已按法定程序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介紹,環保稅實行“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此外,江蘇也在省內不同區域確定了差異化的稅額,內蒙古、上海、重慶、云南4省(區、市)稅額采取分年逐步提高到位方式。
王建凡說,總的來看,各地出臺的稅額統籌考慮了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有利于發揮稅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調控作用。
“綠色指揮棒”發力
甲醛按24倍征稅
“開征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大于財政意義。”王建凡說,環保稅主要目的是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環保稅法總則第一條就寫明立法宗旨,開征環保稅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王建凡說,環境保護稅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多排污多繳稅、少排污少繳稅”。以大氣污染物為例,排放等量但具有較高危害性的“甲醛”所要繳納的環保稅是普通“煙塵”的24倍。
蔡自力解釋說,環保稅針對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設置差別化的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子多征稅。
已確認33萬戶納稅人
征管新機制護航“綠色稅收”
環保稅雖規模不大,但制度轉換難度大。環保稅法確定了“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征管新機制,為部門間合作提供了良好范例。
蔡自力說,各級地稅機關已據此初步識別和確認環保稅納稅人33萬戶,并初步建立了環保稅稅源數據庫。
“我們在設計表證單書時,較原征收排污費減少了2/3的申報表單及數據項,大幅減輕了納稅人申報負擔。”蔡自力說,環保稅法明確了納稅人的自行申報義務,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稅務部門會同環保部門開展聯合輔導和重點輔導,確保納稅人“懂政策、能計算、會申報”。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