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吳軍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是人們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重要時刻,也是親近自然、享受春日的契機。
在當下,因假期短暫,打破了時空限制的“云祭祀”應運而生;與此同時,踏青露營成為春日里親近自然的熱門選擇;而鄉村游,憑借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城市居民走進鄉村,也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線上祭掃漸成風尚,“云祭祀”市場規模達30億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云祭祀” 已成為清明節期間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
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各地紛紛推出線上祭掃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 “云祭祀” 的普及。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清明節當天,網絡祭掃平臺服務的群眾數量高達1336萬人次。
如今,“云祭祀” 的形式愈發豐富多樣。各平臺不僅提供線上寫下紀念文字、添加親人照片、上傳短視頻保存、敬獻虛擬用品等,還延伸到云祭掃、云相冊、云訃告、云守靈、云直播、云共祭、云祈福等眾多模塊 。一些平臺還增添了人生微電影生成、老照片修復、人生故事記錄、數字紀念館等功能。
以四川眉山民政局提供的 “云祭祀” 服務為例,用戶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 “轉移” 至微信小程序上 。在這里,逝者后人能在線創建 “個人紀念館空間”,編輯逝者生平簡介、生前重要事跡、上傳逝者的照片等,并在紀念館空間進行祭拜留言,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寄托哀思,同時還可分享給親朋,共同緬懷故人 。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2年的云祭祀、云上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30億元。而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已有30余個省級行政區開通網絡祭掃平臺。其主要用戶群體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和海外華人之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云祭祀”相關企業超6600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超1600余家。近幾年,“云祭祀”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2023年更是達到頂峰,注冊企業超過1800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市以超過1000家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總數的16.1%。排在第二的四川省為約700余家。

今年3月份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240%
清明節前后,天氣回暖,正是踏青好時節。
互聯網銷售平臺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240%,淋浴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動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700% 。在淘寶搜索 “露營帳篷”,不乏24小時內賣出超1000單的商品 。
攜程發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游總結》顯示,假期期間,國內本地游、周邊游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11%、350%,露營、騎行、攀巖、放風箏等戶外活動受到廣泛歡迎 。露營經濟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具備短途化、聚集性低、親近自然等特征,成為跨省游、出國游的最佳替代選擇方案。從2017年至2021年,我國露營帳篷市場從14.33億元增長至27.2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7.43%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露營相關企業超24.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6.1萬余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露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2.3萬余家、1.7萬余家和1.6萬余家。

一些營地還提供了更多的配套服務,如露營教學、戶外烹飪課程、親子互動游戲等,豐富了游客的露營體驗。
此外,露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趨勢也愈發明顯。例如,與文化產業結合,舉辦露營音樂節、戶外藝術展覽等活動;與農業結合,開展采摘、農事體驗等項目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展了露營經濟的市場空間,推動了戶外經濟的蓬勃發展。
去年清明節假期,國內鄉村游訂單增長239%
清明節期間,不少家庭選擇在本地和周邊鄉村開啟微旅游,鄉村游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據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去年清明節假期期間,國內鄉村游訂單增長了239%。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去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 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鄉村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各地鄉村各具特色。江南的水鄉古鎮,如烏鎮、周莊,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悠悠的水鄉韻味,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感受那份古樸與寧靜。貴州的苗寨侗鄉,則憑借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以及壯麗的自然風光,如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等,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游客在這里可以親身體驗苗族的銀飾制作、侗族的大歌表演等民俗活動,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
除了這些知名的鄉村旅游地,全國各地還有眾多具有特色的鄉村等待游客發掘,它們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傳統的手工藝、農耕文化,讓游客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鄉村旅游相關企業超61.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7.1萬余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鄉村旅游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4.9萬余家、3.9萬余家和3.7萬余家。排在其后的是安徽省和海南省。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清明節假期里,“云祭祀”、“踏青露營” 與 “鄉村游” 各自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發展潛力。這三大產業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清明節假期經濟的新形態,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這些產業有望不斷創新、融合,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活力 。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是人們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重要時刻,也是親近自然、享受春日的契機。
在當下,因假期短暫,打破了時空限制的“云祭祀”應運而生;與此同時,踏青露營成為春日里親近自然的熱門選擇;而鄉村游,憑借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城市居民走進鄉村,也推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線上祭掃漸成風尚,“云祭祀”市場規模達30億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云祭祀” 已成為清明節期間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
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各地紛紛推出線上祭掃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 “云祭祀” 的普及。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清明節當天,網絡祭掃平臺服務的群眾數量高達1336萬人次。
如今,“云祭祀” 的形式愈發豐富多樣。各平臺不僅提供線上寫下紀念文字、添加親人照片、上傳短視頻保存、敬獻虛擬用品等,還延伸到云祭掃、云相冊、云訃告、云守靈、云直播、云共祭、云祈福等眾多模塊 。一些平臺還增添了人生微電影生成、老照片修復、人生故事記錄、數字紀念館等功能。
以四川眉山民政局提供的 “云祭祀” 服務為例,用戶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 “轉移” 至微信小程序上 。在這里,逝者后人能在線創建 “個人紀念館空間”,編輯逝者生平簡介、生前重要事跡、上傳逝者的照片等,并在紀念館空間進行祭拜留言,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寄托哀思,同時還可分享給親朋,共同緬懷故人 。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2年的云祭祀、云上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30億元。而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已有30余個省級行政區開通網絡祭掃平臺。其主要用戶群體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和海外華人之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云祭祀”相關企業超6600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超1600余家。近幾年,“云祭祀”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2023年更是達到頂峰,注冊企業超過1800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市以超過1000家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總數的16.1%。排在第二的四川省為約700余家。

今年3月份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240%
清明節前后,天氣回暖,正是踏青好時節。
互聯網銷售平臺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240%,淋浴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動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700% 。在淘寶搜索 “露營帳篷”,不乏24小時內賣出超1000單的商品 。
攜程發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出游總結》顯示,假期期間,國內本地游、周邊游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11%、350%,露營、騎行、攀巖、放風箏等戶外活動受到廣泛歡迎 。露營經濟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具備短途化、聚集性低、親近自然等特征,成為跨省游、出國游的最佳替代選擇方案。從2017年至2021年,我國露營帳篷市場從14.33億元增長至27.2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7.43%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露營相關企業超24.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6.1萬余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露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2.3萬余家、1.7萬余家和1.6萬余家。

一些營地還提供了更多的配套服務,如露營教學、戶外烹飪課程、親子互動游戲等,豐富了游客的露營體驗。
此外,露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趨勢也愈發明顯。例如,與文化產業結合,舉辦露營音樂節、戶外藝術展覽等活動;與農業結合,開展采摘、農事體驗等項目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展了露營經濟的市場空間,推動了戶外經濟的蓬勃發展。
去年清明節假期,國內鄉村游訂單增長239%
清明節期間,不少家庭選擇在本地和周邊鄉村開啟微旅游,鄉村游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據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去年清明節假期期間,國內鄉村游訂單增長了239%。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去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 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鄉村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各地鄉村各具特色。江南的水鄉古鎮,如烏鎮、周莊,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悠悠的水鄉韻味,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感受那份古樸與寧靜。貴州的苗寨侗鄉,則憑借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以及壯麗的自然風光,如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等,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游客在這里可以親身體驗苗族的銀飾制作、侗族的大歌表演等民俗活動,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
除了這些知名的鄉村旅游地,全國各地還有眾多具有特色的鄉村等待游客發掘,它們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傳統的手工藝、農耕文化,讓游客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鄉村旅游相關企業超61.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7.1萬余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鄉村旅游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4.9萬余家、3.9萬余家和3.7萬余家。排在其后的是安徽省和海南省。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清明節假期里,“云祭祀”、“踏青露營” 與 “鄉村游” 各自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發展潛力。這三大產業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清明節假期經濟的新形態,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這些產業有望不斷創新、融合,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