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明確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投資設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和航空貨運倉儲、地面服務、航空食品、停車場項目;放寬外商投資通用飛機維修由中方控股的限制等。這一系列措施對我省拓展航線網絡、發展航空物流和航空經濟無疑是重大利好。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自貿試驗區協同實踐區域,支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臨空經濟,打造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航空經濟被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卡薩達教授稱為“第五沖擊波”。從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90年代的高新區,再到21世紀前十年的城市新區,在我國高歌猛進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每十年都會產生一種特殊經濟區作為改革開放和撬動發展的引擎。近十年來,隨著“速度經濟”時代和“空權”時代的到來,以機場為基點的綜合性“空港”催生了空港經濟區。
依托得天獨厚的空域條件,把握全球產業價值鏈轉移的歷史機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圍繞航空經濟定位,以富士康為龍頭,從無到有打造出一條完整的智能終端產業鏈,確定了智能終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航空制造維修、電子商務、航空物流、現代服務作為主導的八大產業集群,相繼引進了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數據顯示,2017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50萬噸,首次躋身全球機場50強,年客貨運規模實現中部機場“雙第一”。2011年到2016年間,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火力全開:GDP年均增速3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52.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60.4%,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288.3%……
2017年8月,復旦大學國際空港城市研究中心發布全國首個空港經濟區排行榜,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六,位于北上廣、成都和重慶之后,但在臨空經濟這一項目的排名卻超越北上廣,列居全國第一。從2010年富士康決定進駐到同年獲批中部首個綜合保稅區,到2013年躋身全國首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再到2017年臨空產業超越北上廣居全國27個大型空港經濟區第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短短數年完成了一次次能級躍遷,成為一匹引人驚嘆的“黑馬”,也成為鄭州乃至河南發展的一大亮點。
正是把握了航空經濟發展的先機,精準地站在了時代的“風口”,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才能在航空經濟領域,創造令人矚目的“鄭州速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樞紐”。這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布局,不管是區域競爭還是謀劃經濟方略,一定要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搶抓機遇,在風起云涌的局面下搶占“風口”,在百舸爭流的競爭中厚植優勢,一如我省鉚足力氣打造航空港、矢志不渝建設米字形高鐵。在當今的發展棋局中,往往一招失而滿盤被動,一步先則步步領先。
作者:薛世君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