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辦召開部分省轄市參加的視頻會議,要求加強對污染天氣的分析研判和應對管控。
“1月12日至17日這輪連續6天的污染來勢洶洶,比預想的污染時間要長、程度要重。”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辦有關負責人在視頻會上說,1月18日空氣質量可能會稍有好轉,但緊接著又會來一輪污染天氣。1月23日之前仍是高濕靜穩天氣,各地要高度重視污染管控,落實管控措施,把污染程度降下來。
省環境監測中心和省氣象臺在1月17日聯合發出污染提示,18日至19日,淮河流域污染清除有限,仍維持中度至重度污染。20日至23日,全省仍會出現一次重度至嚴重污染過程。
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辦1月16日已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已經啟動的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延長至23日。有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預測研判,當達到更高預警級別條件時,要果斷及時全面升級預警級別。
17日的視頻會上,鄭州、安陽、焦作、駐馬店等市及省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負責人交流了各地的數據分析和管控經驗。
涉氣企業在線監控系統數據顯示,1月12日至1月16日我省企業廢氣排放總量分別是329.8噸、326.8噸、311.5噸、309.7噸、299.7噸,較11日均有所下降。
“排放量在逐日下降,說明對涉氣企業管控發揮作用,但力度明顯不夠。”省環境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說,1月12日全省各地啟動橙色預警后,按照應急預案,要對部分涉氣企業限停產,但12日、13日我省企業廢氣排放總量下降幅度較小,分別只有3.1%、3.9%,后來各地管控措施逐步到位,16日廢氣排放量下降幅度為11.9%。
省環境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實踐表明,每次預警響應,在重污染天氣來臨之前著手,適當提前管控,才能起到削減污染峰值、減少污染時長的效果。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趙力文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