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結直腸癌的總稱,一般來說,從腸黏膜增生到腺瘤病變需要5~10年,且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因此患者有以下早期癥狀,需要格外警惕。
排便習慣改變 比如之前排便很規律,但最近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十分頻繁。
長期便秘 常表現為大便困難或糞便變細,且一次不能完全排盡,感覺想排又排不干凈。
腹瀉 常常水性糞便中還混雜著血液,排便后還有糞便殘留的感覺。
肛門疼痛或瘙癢 可能是腫瘤細胞刺激神經末梢所引起的癥狀。
肛門腫物脫出 指肛緣有腫物隆起或直腸內腫物脫出肛門。
便血 大腸癌早期的首要癥狀,常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顏色鮮紅或暗紅。
10個月內5000多市民參檢,發現癌前病變超過100例
這項檢查免費,卻還是有人不愿意
肛門指診和肛鏡檢查,是體檢中最容易被棄檢的兩個項目。鄭州豐益肛腸醫院劉佃溫教授強調,正因為如此,很多患者將痔瘡和直腸癌初期的癥狀混淆,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日前,鄭州豐益肛腸醫院“大腸癌免費篩查活動”正在進行。
【案例】
便血是大腸癌早期的典型癥狀
40歲的康某在鄭州打工,去年11月份,康某開始經常便血,剛開始出血量很少,他便以為是痔瘡,沒有當回事。今年3月份,康某的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變長,最多的時候一天要上10多次廁所。6月2日,隨著出血越來越多,康某終于熬不住了,報名參加了大腸癌免費篩查活動。醫生檢查發現康某的直腸上居然長了一個大約8厘米的腫瘤,占據了直腸三分之二的空間。
【數據】
錯把腸腫瘤當痔瘡、便秘的患者超過三成
鄭州豐益肛腸醫院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共有3萬多名市民參與篩查,檢測出結直腸癌患者12例、結腸息肉等癌前病變300余例、結腸潰瘍20余例、腸道炎癥30余例,其他病變50余例。今年10個月內5000多市民參檢,發現癌前病變超過100例。
劉佃溫教授表示,很多市民檢查前都簡單地認為自己患的是痔瘡或者便秘,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檢查結果出來后才后悔萬分。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占三成以上。所以有了肛門不適癥狀,一定要早檢查、早確診。
【提醒】
40歲后應每年做一次肛腸檢查
最近幾年,臨床醫生發現,結直腸癌發病率日漸上升,但大多數老百姓并不重視,很多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晚期。而手術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負擔。據了解, 2016年、2017年鄭州市連續兩年將結直腸癌篩查納入 “十大民生實事”。
為讓更多人受益,豐益肛腸醫院從本月開始啟動大腸癌免費篩查活動。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40歲以上的鄭州戶籍人口或常住居民,自愿參加并能接受檢查者均可參與。專家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做一次肛腸常規檢查。
有便血、長期便秘、肛門小疙瘩等高危癥狀的市民,可撥打電話87503333申請參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