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誰還沒經歷過期末考試,埋頭復習之后,坐在考場里,對著試卷冥思苦想??蛇@群小學生不一樣,他們的期末考試竟是走遍“七大洲”,或是重走“絲綢之路”,或是走進“冰雪王國”……在鄭州市中原區,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都經歷了這樣一場奇妙的期末考試之旅。
【現象】
魅力亞洲、狂野非洲……
是小學生的期末考試
最近,鄭州市中原區陽光小學舉行了以“陽光的發現之旅”為主題的一年級表現性評價測評活動:魅力亞洲、狂野非洲、繽紛歐洲、絢麗南美、自由北美、幻彩大洋洲、神秘南極,孩子們手拿評價卡片,變身為一個個小探險家,游歷各大洲,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完成了各項挑戰。
作為陽光小學一、二年級期末考試的一部分,這次的評價活動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勞動、閱讀、道德與法治等學科,將測試內容分為世界的七大洲。
孩子們戴著以自己喜歡的動物為原型制作的頭飾,興高采烈地站在不同“大洲”的位置。比如在狂野非洲環節,考查的是孩子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認識圖形并說出圖形的特征,認識鐘表,提出并解答數學問題。在英語學科的神秘南極環節,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抽出自己的評價工具,或是文具、或是動物、或是顏色、或是數學運算。用英語回答圖案,都是孩子生活中離不開的英語表達。
在接連闖關、通過幾大洲的考驗之后,一年級的田子墨獲得了自己的“通關簽證”,“我聽媽媽說過考試,我們這是闖關呢,我喜歡這樣的游戲,老師多做幾次才好呢。”
“本次評價的一個亮點就是將各個學科評價進行了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全面發展。”陽光小學大隊輔導員殷欣說,每闖一關,孩子們都會得到一張介紹本大洲的知識卡片,這使孩子們既學習了課本知識,又能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開闊視野,讓課程真正“活”起來、“合”起來。
表現性評價測評活動還邀請了24位家長委員會的家長參與,全程見證孩子們這次奇幻之旅,親歷孩子們學習評價的過程,見證本學期的學習成效。
重走“絲綢之路”,走進“冰雪世界”
他們的期末考試棒棒的
在鄭州市中原區伊河路小學南校區,孩子們的期末考試將重走“絲綢之路”。
在經過長安—敦煌—樓蘭—伊朗等不同站點的考察、獲得“通關文牒”簽章之后,孩子們才能完成自己的期末測試。
長安站是起始站,學生需要背誦經典《弟子規》或者《千字文》,拿到絲綢之路的“通關文牒”,看著封底的路線圖,用數學語言描述路線、開啟路線。
來到第二站敦煌站,讀出相應題號下絲綢之路資料的介紹,既考查拼音,又考查生字。如果是二年級的孩子,則會考查學生對工具書的使用,對不認識的字用部首查字法自學。認識鐘表,創設絲綢之路情境,請學生說出樹葉的名字,以及植物是活的的三個理由,指出根莖葉的部位,評委給出科學評價。
在樓蘭站,根據西域圖片,請學生背出想到的古詩詞,動畫演示畫面中物體數量的變化,請學生提取數學信息,設置問題并解答,答對會有音樂響起,請學生唱出相應的歌曲,評委給出音樂評價。
而在伊朗站,學生需要結合ipad的圖片情境,與評委進行口語交流,并進行解決問題的數學練習,評委會有選擇地結合事物用英語問答,給出英語評價,最后邀請學生以組為單位共跳兔子舞,給出體育評價。
“這次的評價原則分為三點,一是全面性原則,瞄準學生的縱向發展,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成長的過程;二是發展性原則,肯定學生的進步,暗示學生的不足;三是客觀性原則,淡化分數,關注平時,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客觀、公正、具體,實事求是。”中原區伊河路小學南校區教導處主任李莉說。
學校根據小學生學習活動的特點,學業評價涉及一、二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美術、音樂等七個學科。
而中原區特色實驗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們開啟了自己的“冰雪尋夢”之旅。
學校以深受孩子喜愛的電影《冰雪奇緣》和《尋夢環游記》設置情境,以模塊化的評價方式,巧妙地將所傳授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以闖關的形式挑戰自己。
【期末考試探索】
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
淡化紙筆考試
今年,在鄭州市中原區的小學里,期末考試都變了樣子。
中原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趙建東說:“我們希望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把期末考試的重點放在孩子的核心素養上。”他說,以科學學科為例,評價以《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作為基本依據和標準,以國家教育方針作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引領。
在設計評價工具中,力爭做到:主體多元,方式多樣。主體多元是指既要有教師為主體的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及家長對學生的評價。
“中原區正在嘗試起始年級評價改革,結合一年級科學課程的特征,建議淡化終結性評價,強化過程性評價。”他說。在操作中以活動、實驗和課堂中的表現作為主要的評價環節。多種評價形式互補,盡可能全面地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綜合評價。
基于這樣的理念,中原區在全區的小學一、二年級做了有益的嘗試,期末考試采取了50+30+20的形式,即紙筆測試50分,表現性評價30分,過程性評價20分的比例。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檢測評價三個方面。表現性評價則由學校自主設計相關主題,串聯、融合各學科知識,來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科學課程涉及植物、測量等,通過紙筆的形式不好考查,同時一、二年級孩子年齡小,試卷的展示、考核對于他們來說有點困難,而表現性評價這樣的形式更合適。”他說。
在他看來,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淡化紙筆考試,多進行探究性的評價更科學,也是以后的一個發展方向。而今年學校在這方面的創意讓人驚艷,單獨的知識性評價已經不多見,學校組織了項目式的游園評價,整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呈現了“跨學科、融學科”的特點。
“孩子在這樣的評價中既能玩又有收獲,最后還問校長能不能多組織幾次,我們也會在孩子掌握應有學齡的知識點的情況下,逐步向小學中高年級推進,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他說。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訾利利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