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見過這樣的畫沒?畫面全是“心”,個個“心”不同……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心外科知名專家程兆云教授辦公室內,就累積著3900余張這樣的“心畫”。
“可以說,這在全國是獨一份,在全世界范圍內也不多。”一位多次出國深造過的青年醫師說。
手繪“心畫”,手術清晰
程兆云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醫生。最初迷上畫“心”,只是源于在上學時老師的一句話:“善于總結,才能進步。”
作為一個心外科醫生,“修理”心臟是他的主要工作。
2000年1月18日,程兆云獨立完成了我省第一臺心臟搭橋手術。而為了保證這臺手術順利進行,手術前,程兆云不僅細致地畫出了病人的心臟及病變位置等,還寫了十多頁的相關手術準備。從此,只要做心臟手術,他的一個習慣動作就是手術前,先根據病人的冠脈造影、彩超等畫出病人的“心”圖,而在心臟手術后,則會把手術的方式、手術中發現的新情況等,再添加到畫面中。
“畫出來,手術團隊可以清晰地看到病人的病變位置、病史等,有利于手術開展。而手術后,病人來復查時,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情況。”程兆云說。
而這一畫,就是18年。18年內,這樣的“心畫”累積了3900多張。
全國獨一,眾人稱奇
令程兆云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習慣,漸漸在圈子里出了名。
“我給學生講課,拿出一張圖,患者的情況及手術方式,一目了然,學生很容易理解。”程兆云說,后來,當他在專業論壇上做講座,很多同行知道他這個習慣后,也忍不住贊嘆。
還有一些患者,來復查時,一看見自己的心臟圖,心懷感動的同時,也更了解了自己的疾病。
“好多患者想要,我就送給他們了,咱學這個的,再畫一張還不容易。”電話中,程兆云樂呵呵地說。
不過,也有令程兆云感動的時候。有些患者拿走后,很珍惜,自己裝裱起來,掛墻上。
“這樣的人,對自己健康就很重視,對健康重視,術后恢復肯定很好。”他說。
而隨著“心畫”的增多,程兆云發現,通過梳理這些資料,還能進行心血管病流行病學調查,而這對于提高我省乃至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都有積極意義。
“可以說,這在全國是獨一份,在全世界范圍內也不多。”對于這個評價,程兆云很自豪。
而受程兆云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也開始向這個習慣靠攏。
“現在我的學生,基本都有這個習慣,有的是我要求的,有的是自己主動這么做的。”他說。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