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總部位于紐約的“中國褐皮書國際”(CBB International)發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褐皮書》,在經歷了股市重挫和人民幣貶值之后,中國經濟“在近期也不會崩潰”。該報告稱,三季度中國資本支出小幅反彈,服務業表現強勁。
該機構認為,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完全脫離事實”。“市場對于中國的看法與事實的脫離程度可能是我們開展對中國經濟調查近五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CBB主席Leland Miller在報告中稱。“全球對于中國都看得十分悲觀——乃至于過度悲觀……我們相信,投資者情緒在相反的(悲觀)方向上走得太遠了。”
CBB第三季度調查報告對中國經濟描繪了一幅喜憂參半的景象,而非只是突出悲觀的一面。出口放緩、工業出廠價格通縮加劇和制造業增速放緩凸顯了中國今年GDP實現7%增長目標所面臨的挑戰。
該調查報告的觀點與那些對中國前景以及對決策者駕馭經濟能力持懷疑態度者的看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彭博月度GDP追蹤數據顯示,8月中國GDP增長6.64%。而8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49.7,下滑至三年來最低。
“制造業既不是經濟的微觀縮影也不是經濟的排頭兵,同時其他行業的表現提振了整體水平,” Miller與研究與調查部門主管Craig Charney在報告中稱。他們表示,盡管零售與地產仍然疲軟,但相比一年前仍然表現穩定并有所改善。
報告稱,占中國GDP一半以上的服務業的銷售、價格和資本支出均有改善。中國經濟放緩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門,它們的收入增速在“溫和放緩”,而私營部門正從較高增速進行“小幅回落”。
CBB報告稱,8月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出現了六年來最嚴重的通縮凸顯中國經濟更廣泛的風險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說法。“關于生產者通縮和消費者物價上漲都侵蝕企業利潤的說法,參與我們調查的數千家企業的回應則進一步削弱了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