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1月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交通部副部長劉小明指出,交通部全力增強運輸服務能力,鼓勵并規范順風車、營運車輛城際拼車等新業態新模式參與春運,充分利用社會運力資源,提高運輸能力。劉小明表示,非法拼車運營主要是拼車運營者多次規律性的往返某些線路,而拼車出行屬于順路捎帶。他同時提醒拼車出行民眾,出行前要與車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春節臨近,怎么回家過年成了外鄉人面對的一大難題,機票、火車票日益緊俏,網絡和社交媒體上的各種拼車帖隨之暴增。拼車作為一種便捷、經濟、高效的出行方式,不僅使“拼車族”享受到了便利,而且能夠節約石油資源、減輕尾氣污染,除此之外,還能充分利用交通工具,緩解交通壓力、減少道路擁堵。正因為具有利己、利人、利社會的多重意義,拼車日漸受到人們的青睞。不過,雖然拼車在很多城市都受到熱捧,但卻始終面臨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沒有一個合法名分。
毋庸諱言,拼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確實亟待規范:由于拼車行為大多只是一種口頭約定,如果有人違約,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倘若不幸出現事故,責任如何劃分、如何進行賠償?在拼車族盡享便利的同時,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糾紛,卻是職能部門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更何況,現實中確實不乏大量以“順風車”為名,行“黑車”之實的非法營運車輛。正因為如此,盡管交通部鼓勵拼車參與春運的表態贏得了輿論一致好評,仍有人擔心這種表態難以真正落實到位,更有甚者,擔心拼車回家遭遇地方執法者以“非法營運”嚴懲。
在不少市民對拼車滿懷憧憬之時,拼車問題卻已經演變成一個管理部門執法的難點——如果缺少制度的保障,難免會使有心開順風車的人望而卻步;如果放任自流,又很容易被各類“黑車”鉆空子。有鑒于此,期望交通部門能夠盡快出臺專門針對拼車的法律法規,以明確闡釋拼車現象應該如何規范,以及怎樣實施管理。其中至少應包含這樣幾個內容:首先確保車輛都經過檢測,并繳納了保險;其次,敦促雙方簽訂規范的文本協議,明確拼車的具體細節及責任歸屬。
包括拼車在內,當越來越多的人以“拼”的姿態為樂的時候,體現出的是對這種全新消費理念的追捧和認同——人們不再執拗地熱衷于扮演經濟強者,而是學會了坦然地接受別人的幫助、分擔成本的壓力,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消費理性回歸。春節將至,除了送上“愛拼才會贏”的祝福之外,更希望拼車族能首先拼出一個合法的名分。要想使順風車真正“一路順風”,離不開相關部門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以此為基礎,才能確保人們在享受拼車的便捷與樂趣同時,不至于拼出意想不到的麻煩。
記者:大河報 趙志疆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