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泰康保險集團協辦的第四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在京成功舉辦。由泰康承辦的長期護理保險分論壇圍繞“長期護理保險”這一重大民生課題,分享經驗、碰撞觀點,帶來了一場前沿與深度并存的智慧盛宴。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齡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00萬,失能老年人口規模突破了4000萬,老齡化及相伴而生的失能人員的照料和護理問題,成為事關國家發展、百姓福祉的重要課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應對老齡化趨勢的重要頂層設計,在2016年6月啟動試點后,迅速成為政府、學界和企業關注的民生焦點。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致辭中表示,試點城市應該盡快總結經驗,盡快拿出統一的實施方案,加快長期護理保險的建制進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致辭
人社部醫保司樊衛東處長在論壇上透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自啟動試點以來,覆蓋城市人口超過4800萬,形成了單位、個人、財政、社會和醫保責任共擔的籌資格局,基金人均支付達到了5997.47元,為廣大失能老人增添了安全感和獲得感。與此同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還發揮了良好的外部效應,吸引投資72億元,新增養老機構284家、培訓機構44家,直接拉動就業2萬人。
人社部醫保司樊衛東處長發言
調動商業保險參與長期護理積極性
重要報告提出要建設全面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長期護理保險作為應對老年失能風險的制度安排,也應該具有分層性和多樣性。對此,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表示,目前中國長期護理包括養老保障缺口巨大,需要發揮各方面力量,特別是商業保險機構的力量參與。據了解,首批試點的大部分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現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也讓試點工作具備了新理念、新思維。
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發言
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兼泰康養老董事長李艷華指出,作為新時期大民生工程核心骨干企業,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是泰康回饋國家和社會的重要契機。泰康將整合集團醫養康護各方面資源,支持試點工作落地,成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的深度參與者。目前泰康已承辦江西上饒、新疆石河子、四川成都、湖北荊門、黑龍江齊齊哈爾、浙江嘉興等8地的長期護理保險,覆蓋400萬參保人口,協議管理170余家照護機構,培訓居家照護人員千余人。
牽住長期護理保險的“牛鼻子”
失能標準體系建設和照護服務提供并非單純的技術工程,也不可簡單的借鑒國際經驗,需要在科學化和運行操作的社會化兩個層面下功夫。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甄炳亮認為,順利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需要解決好“失能評估標準”和“照護服務提供”兩個“牛鼻子”問題。
論壇上,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副教授謝紅在論壇上介紹了《失能與失能評估標準研究》課題的進展情況。該課題2016年底由泰康和社會保障學會合作啟動,基于ICF框架,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失能評估標準、照護分級標準及照護保險支付標準。謝紅副教授表示,希望該項研究能為國家制定相應保險制度提供依據。
在提升照護服務的實踐中,泰康亦作出了前瞻性的探索。泰康目前已在全國12個城市布局醫養社區,通過引進國際先進醫養服務管理經驗,結合中國市場特點,形成了包括服務標準、人才培養和質量控制三維度并存的照護服務管理體系。李艷華表示,未來泰康將通過實施“溢彩公益計劃”,將護理服務的經驗和成果共享給全國各地的養老機構,幫助培訓更多專業護理人才,為中國長護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發揮泰康優勢支持長護險開展
泰康作為保險業促進社會醫養服務產業發展的標桿性企業,不僅可以為長期護理保險的摸底調研、籌資測算、實施方案、運行分析等各環節提供全流程制度建設服務,還可依托遍布全國的4000余家機構網點,為試點提供專業化的屬地經辦保障。
此外,為支持各地長期護理保險順利開展,泰康獨家開發了符合政府管理需求,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護理保險系統群。該系統群是集參保、待遇申請、失能評定、護理服務提供、服務評價、費用結算于一體的全流程解決方案。突出保險經辦管理、需求評估管理、護理服務管理、智能健康管理、服務監控、大數據決策六大核心功能,實現了線上全流程、閉環管理。目前,信息系統已在新疆石河子、江西上饒、湖北荊門、黑龍江齊齊哈爾上線,連接養康護機構100多家。
未來,泰泰康將堅定實施大健康戰略,從標準建設、服務體系搭建、補充產品開發、系統優化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推進試點服務工作,同時創新開發多層次的商業保險及老年金融產品,讓更多的老人安享快樂、幸福的晚年。
來源:河南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