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三環沿線某樓盤售樓處,市民劉女士正在看房。“我們打算生二孩,現在住的兩室兩廳房子有點小了,這次我想直接買套四房。”她希望樓盤附近有學校,不用擔心學區問題。
隨著家庭結構、文化水平、生活圈層的變化,人們對居住的需求要求更高。市民韓樂(化名)想買套大戶型,實現居住升級:“寬裕的空間使房內的區域劃分更多樣,而且各功能區之間有足夠空間可相對獨立,且大戶型一般都在小區相對中心的位置,能夠享受到更為優越的配套環境。”
鄭東新區一樓盤置業顧問表示:“以往銷售欠佳的大戶型房源,近期咨詢增多了,主動留下聯系方式、有意購買的市民也不少。”
據其觀察,年后鄭州市場上三房、四房房源受關注度明顯升高,“銷售情況較好的多為戶型合理、總價適中、性價比較高的商品住房,118~160平方米的戶型最受改善型消費者歡迎,這些購房者的年齡普遍在35~45歲,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三代同堂的回歸,形成了較大的改善型住房需求。”
不局限面積,更看中產品附加值
改善型需求的增多,讓當前市場的供需結構也有了改變,改善型房源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不過,人們對于高端住宅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更大的面積,而是更注重產品的品質。
近幾日,剛剛推出160平方米大四房的東區某項目就受到了高度關注,戶型開闊,品牌精裝以及教育、醫療等豐富的社區配套吸引了很多有改善需求的購房者。
有項目負責人表示,現在規劃設計項目,大戶型比例將重點考慮,預計目前占比不算大的四居室戶型未來會成為重點需求,以滿足四口之家的需要。
“中國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正迎來一個爆發期,改善型需求更考驗企業內功,看中企業創新力,在價差不大的情況下,有沒有創意玄關、獨立衣帽間、獨有的超大面積景觀綠化露臺,能否為產品增加醫療、教育、商業、文化服務,賦予產品更多附加值則是購房者著重考慮的因素。”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
科技智能化配備上做足文章
除了空間布局上的游刃有余,高端住宅為了適應高端人群的需求,在科技智能化的配備上也做足了文章。如新風系統、指紋雙保險門禁系統、停車智能識別系統、情景照明、戶式中央空調系統等,讓業主居住更方便安心。
不少房企還提出全生命周期概念;培育森林系景觀,構建生態美學社區;重塑鄰里情,打造圈層文化。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張梓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