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悠揚聲聲慢,機場飄來春茶香。4月26日,由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和鄭州鳳凰茶城聯合主辦的2018第四屆中國國際茶文化節在鄭州國際機場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春暖茶飄香”為主題,給河南茶文化打開了世界之窗,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和往日一樣,鄭州國際機場又迎來繁忙的一天,腳步匆匆的各色人群中,忽然有人停住了腳步。“爸爸你快看,那里圍了好多人”在機場里小男孩拉住了劉先生的衣服,他們擠進人群才發現,這是正在舉行的2018第四屆中國國際茶文化節。
鳳凰茶城茶文化節活動吸引了很多機場旅客
茶藝老師為大家講解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飛機場里推廣茶文化,真是個新鮮事”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平時喜歡喝茶但對茶文化所知甚少,今天在這里一邊聽著古琴演奏,一邊學習茶文化真是機會難得。
來自虹堂的古琴老師小雪現場彈奏古琴名曲-- 《高山流水》
除了茶文化推介,活動現場的有獎問答也是人氣爆棚“信陽毛尖的儲存有什么要求?”主持人話音剛落,只有9歲的張作勤小朋友就搶先說出了“低溫冷藏”的正確答案。
現場小朋友參與答題贏茶葉大禮包
太極與茶同屬國粹,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茶文化節上《太極茶藝》表演將太極拳與茶藝結合,每一種手勢都是一種語言,每一個動作都剛柔并濟,生動的表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莫道茶藝表演---太極茶藝
由城墻根融合茶館帶來的長嘴銅壺表演“龍行十八式”圈粉無數。兩位年輕的茶藝師手持嘴長一米多的長嘴銅壺,翻轉騰挪,提壺把盞,準確將水注入杯中,引得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兩位技師表演長嘴壺茶藝---降龍十八式
清香碧綠的茶葉、質樸無華的制茶工具、古色古香的茶臺,身著茶服的茶藝師,為新鄭國際機場帶來一種別樣的韻味,在動與靜、快與慢之間將茶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
莫道茶藝師綿語老師
莫道茶藝師璞玉老師
莫道茶藝師曹老師
鳳凰茶城的云峰頂、天月茶生活、云鼎柑普等主力店在機場大廳擺起了茶臺,他們帶來了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黑茶、白茶等六大類茶葉,現場泡制,供大家品嘗。
鳳凰茶城云峰頂程貴榮女士現場為大家沖泡自家手工制作---信陽毛尖
茶圣陸羽編寫的《茶經》把全國盛產茶業的地方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北宋時期,蘇東坡稱贊:“淮南茶,信陽第一”到了今天,信陽地區出產的毛尖已經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作為河南茶的代表,信陽毛尖的亮相為活動增色不少。
來自內蒙古的吳先生是個行家里手,他在各家茶臺前細細品味還不忘點評。他說,內蒙古人主要喝磚茶和奶茶,今天喝到地道的程式信陽毛尖算是有口福了,我要帶一些回去給老家人嘗嘗。
“假毛尖往往比真毛尖要好看,因此在鑒別真假時要放棄使用眼睛的習慣,真毛尖回甘快快且強,假毛尖回甘短且弱,沸水同時對泡是檢驗茶葉品質最好的辦法。”對于大家關注的真假毛尖鑒別方法,信陽毛尖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傳承人程貴榮分享了她的心得體會。
河南茶品類豐富,但由于缺乏宣傳意識,一直面臨有品類無品牌的尬尷局面,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何為河南茶找到突破口,如何為百萬茶農謀得福利,是河南茶業發展繞不開的一個命題。
鳳凰茶城負責人表示,推廣茶文化,打造河南茶文化名片是鳳凰茶城的使命和責任。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茶品質,打好文化這張牌,才能讓河南茶更出彩,讓茶山上飛出更多金鳳凰。
行業專家分析,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原文化淵源流長,積淀深厚,在新時代下,地處內陸地區的中原文化更需要借助航空平臺走向世界,如今,作為空中絲綢之路的起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網絡巳經遍布全球,成為河南對外開敢的第一窗口,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量已占到鄭州機場總貨量的一半以上。此次鳳凰茶城牽手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以中國國際茶文化節為契機,首次亮相即廣為關注,可以說這次成功合作為宣傳河南茶文化找到了新的文化傳播陣地。
編輯:河南商報王璐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張翔
來源:河南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