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中鐵隧道局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由5位女工組成的龍門吊班組,榮獲“河南省工人先鋒號”稱號。
她們是怎么做到的?來到以色列后,“五朵金花”很快拿到了以色列高空作業操作證,頂住了夏季炎熱干燥的地中海氣候,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成功打消了以色列業主和監理的質疑。而且,憑著高超的技藝,她們還迎來外國工友拜師求教。
【質疑】
在以色列開龍門吊
女工能勝任嗎
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是以色列輕軌系統首條線路。項目作為中國工程走出去、進入“一帶一路”高端市場的重要標志,受到多方關注。
2017年初,中鐵隧道局女職工告別祖國和家鄉,奔赴以色列,投身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
項目“歐標設計、歐標施工”,安全、質量、工藝、許可要求非常嚴苛,而龍門吊操作更是一項技術含量高、施工風險大的工序。
估計有很多人不曾想到,這么一個關鍵崗位會被交給崔素梅、劉軍、白芳清、陳靜靜和張天芬這5位平均年齡35歲的女工。
在人們的印象中,以男性為主體的施工單位,女員工應該大多從事辦公室文員、財務等不需要出入施工現場的職務。
所以,龍門吊班組“五朵金花”自然成為以色列業主和監理關注的焦點。不過這種關注的背后,更多的是對她們能力的質疑。
在吊車上的崔素梅和劉軍
【勝任】
化身高超技藝女漢子
引來外國工友拜師
難度這么大的操作,她們能勝任嗎?
面對質疑,“五朵金花”憑著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施工經驗,經過在當地短暫的培訓和考試,很快拿到了以色列高空作業操作證。
以色列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五朵金花”經常在40℃的高溫下檢查機器吊具,攀爬幾十米高龍門吊進行高空作業。“沒遮沒擋的,簡直是在火爐上烤。”項目龍門吊班組90后成員劉軍說。
每天坐在距地面30多米高的駕駛室里,她們手中握著的手柄,連接著40多米下的盾構井內工友的生命和昂貴的盾構設備。
“五朵金花”頂著巨大的壓力、有條不紊地操作龍門吊,每個班次,她們上下吊裝百次以上,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一致褒揚。
高超的技藝還迎來外國工友的拜師求教。“開展師帶徒活動后,我們幫助許多洋徒弟提升了技術。最終,我們也換來了國際同行的贊賞和支持。”劉軍說。
【征程】
中國力量
開啟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特拉維夫輕軌紅線項目,是以色列輕軌系統的首條線路。由于特拉維夫地質結構復雜,工程任務異常艱巨。
因此,項目從提出到實施歷經五六十年,幾經波折、命運多舛,曾是以色列幾輩人心中長久的痛。項目附近的猶太老人自嘲道,“我們小的時候就聽說要建輕軌紅線,幾十年也沒建成,你們中國人來了就行了?”
事實很快給了以色列人滿意的答案。一年多時間,隨著龍門吊的起起降降,中國工人耕耘建設的以色列首條地下輕軌隧道超過了8公里。
作為中國企業海外主包的輕軌工程第一單,項目吸引了眾多國際同行關注。
“我們龍門吊班組敞開心扉,迎接國際同行們的參觀和學習。標準的施工場地、先進的工程設備、規范的龍門吊操作和靚麗干練的中國女工帶給這些外國工友極大震撼,紛紛點贊。”中鐵隧道局國際事業部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方梅說,如今中國工程走出去,絕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以中國工程的走出去,帶動中國設備、中國物資、中國技術、中國管理走出去,異國他鄉的工程市場儼然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舞臺。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光榮參與者,我們的龍門吊班組女工用擔當和實干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技術、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用青春和拼搏展示了中國女性新形象。”方梅說。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受訪者/圖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