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商丘市柘城縣慈圣鎮肖莊村村民林鳳英推著癱瘓母親在扶貧車間上班的照片在朋友圈廣泛流傳,林鳳英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脫貧“勵志姐”。5月2日,在肖莊村扶貧車間里,像往常一樣,林鳳英的癱瘓母親靜靜地坐在輪椅里,慈祥地注視著面前正在認真縫制布料的女兒。林鳳英對記者說:“像我這樣的家庭婦女,不能外出務工。現在,政府把工廠建到了家門口。再不好好地干活脫貧,對得起誰!”
帶著母親務工既能掙錢又方便照顧老人
5月2日上午,在肖莊村扶貧車間里,工人們統一身穿粉色馬甲,在縫紉機前各自忙碌著。
據林鳳英介紹,她的母親偏癱,丈夫賈長西患有腦炎等多種慢性病,由于要照顧母親、丈夫和上學的孩子,林鳳英無法外出務工,她想盡辦法增加收入。除了精心耕種8畝土地外,林鳳英還在家里養了8只羊,農閑時節到建筑工地打零工,盡管如此,收入仍很微薄。
林鳳英從不怕吃苦,無論干什么臟活累活,她都毫無怨言。扒房子卸瓦這樣危險的工作她也不覺累,干起活來比男人都爽快。
“如今,村里建設了巧媳婦扶貧車間,給了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我推著母親一起進車間務工,既能掙錢,又方便照顧老人。”林鳳英興奮地說。
林鳳英工作時,就把她母親的輪椅放在身旁。工廠也非常人性化,允許林鳳英帶著母親上班。
在家門口上班,林鳳英不但能照顧母親、丈夫,為上學的孩子做飯,還能有固定的收入。林鳳英說,政府把這么好的工作機會送到家門口,她一定要把握住,爭取早日脫貧。
林鳳英很珍惜這份就業機會,第一個月培訓期間,她幾乎每天練習縫紉技術8個小時以上,迅速成為車間的骨干,兩個月來她縫制的產品零差錯,并在產品質量、工作紀律、衛生清潔等綜合評比上積分全廠第一。林鳳英說,廠里將來實行產品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她有信心掙得更多收入,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現在就業不用愁了,以前愁的是倆人都出不去,現在一個月掙1000多元,一年也掙一萬元,怎么都夠俺零花的啦!”林鳳英說。
“現在縣里政策搞得真好,不出門口就能創業、就業,還能享受慢性病補貼,有了黨和政府的支持,一定能擺脫貧困奔小康。”林鳳英說,她相信她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扶貧精準施策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據介紹,柘城縣是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人口中的婦女比例接近50%。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婦女也是半邊天。針對農村貧困家庭里丈夫外出務工、婦女留守的現狀,柘城縣精準施策,大力推進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的“巧媳婦”工程,讓全縣的貧困婦女通過勞動昂首闊步踏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林鳳英的工作車間就是柘城縣142個“巧媳婦”扶貧車間的一個典型。
去年冬天,政府援建的肖莊村扶貧車間竣工后,省級“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中藹萬家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立即派人考察,準備將扶貧車間建設成為該公司在柘城縣100個衛星工廠的一個示范點。為了讓農村婦女盡快就業,早一天脫貧,該村派第一書記、商丘師范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翟濱墊付4000多元錢,立即到縣城購買了電纜、水管等物品,連夜施工,讓扶貧車間達到“通水、通電”的工作條件。中藹萬家服裝公司在考察的第三天就在車間里安裝了機器,實現了入駐。
“勵志姐”林鳳英帶母親上班的勵志故事,是柘城縣實施“巧媳婦”工程、幫助農村家庭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的一個典型。目前,柘城縣“巧媳婦”工程已經基本實現助力脫貧攻堅“百村萬人十億”工程的目標,實現了全縣142個貧困村扶貧車間全覆蓋,基本實現了1萬人在家門口就業,今年有望創造10億元的產值。僅僅中藹萬家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就在柘城縣建設了4個中心工廠,擬建100個衛星工廠,安排就業婦女8000余人,讓4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記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陳海峰 陳萌萌 通訊員 袁博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