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8:30,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手術室,以孫永強教授、郭馬瓏主任為首的骨關節病團隊為一位73歲股骨外畸形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個性化股骨遠端導板引導下實施了全膝關節置換術。
關節外科醫生在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之一是提高膝關節置換術的精準度和遠期療效。對于普通患者而言,這樣的追求很容易接近,但是對于同時存在關節內外畸形的患者而言,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關節外科醫生,由于傳統或手術定位器械的定位標志點、線的精度有限,想要實現假體植入的精確性確實困難。
該患者為女性,73歲,雙膝關節疼痛、畸形、活動受限10余年,在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知因手術難度較大無法進行手術,并輾轉多家醫院來到我院。
基于以上情況,在1周多前,孫永強教授在術前討論中提出,要應用術前導航及3D打印導板技術確保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前郭馬瓏主任及團隊醫師岳松濤、王江一積極聯系3D打印機構,將設計理念同醫學零基礎的工程師充分溝通,精確設計力線與截骨平面,并在截骨導板打印出后將患者3D膝關節模型匹配并嘗試性模擬截骨,做到術前心中有數。
該患者膝關節內翻、關節外股骨畸形明顯,髓內定位幾乎無法完成,采取傳統方式進行術中截骨極有可能出現偏差。手術時間及出血量也為大大增加。根據術前下肢全長及CT影響重建,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確定了截骨角度與厚度,髓外定位,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患者個性化截骨模塊,在手術時間、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方面引發的手術風險明顯降低。
在孫永強教授主刀下,配合3D打印導板,僅僅10余分鐘就完成了全部截骨。手術全程約50分鐘。術中截骨厚度于術前估計幾乎相差無幾,誤差在0.5mm以內。術后患者力線接近理想狀態。
據了解, 3D打印個性化截骨導板技術輔助下完成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技術在國際上較為先進,在國內也時有開展,它為特殊患者的關節置換手術提供的新的思路與經驗。為其作出診斷和治療建議、作為主刀醫生并擁有大量關節置換手術經驗的孫永強教授并沒有單純依賴經驗而是積極同國際先進的導航及3D技術結合,實現了術前導航個體化定制,術中完美匹配,為實現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提供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