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大學的“減肥與體重控制”課程引發不少人關注。這節“減肥課”主要是以營養學為基礎,教學生如何正確健康地吃飯,如何健康運動。有學生一學期能減幾十斤,任課老師丁勇還經常被學生追問有關美白等方面的問題。
此外,河南商報記者發現,高校除了有“減肥課”之外,還有部分高校開設了“化妝課”“橋牌課”等。
【驚喜】
大學開“減肥課”修學分
深受學生喜愛
說起開設“減肥課”的緣由,丁勇介紹說,一方面是很多人咨詢維持體重的辦法,另一方面是看到很多學生一直在減肥,但有些方法很盲目,以至于不僅沒減重,還把身體給減壞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給學生講一講。
根據課程設置,“減肥課”主要是以營養學為基礎,教學生如何正確健康地吃飯,如何健康運動。在丁勇看來,如今社會上肥胖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很多減肥方法,但有些對學生身體會造成不良影響,這就需要針對性減肥。“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肥,才是健康的根本,教學生正常吃、正常運動,自然會獲得正常的體重。”
“很多學生不僅經常吃外賣,還喜歡吃各種零食,這些對健康其實沒有什么好處,需要糾正他們的飲食方式。”根據丁勇的設想,通過修這門課程,養成一個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簡單地說,不偏食、不挑食,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讓那些比較胖、想減肥的同學健康減重,并能長久地維持住體重,同時讓那些沒有打算減肥的人,能夠養成一個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
為了營造輕松的上課氛圍,在上課的時候,丁勇也會結合一些熱點講給學生,常逗得學生哈哈大笑,這樣的講課風格也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這是一門選修課,一本正經調動不了積極性,需要生動些。”
【火爆】
選課比例最高可達4∶1
有學生一個月能減幾十斤
雖然是選修課,但這門課卻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有的學生沒選上卻跑來上課,有的宿舍一人選上,拉著一個宿舍的人來聽課。
丁勇介紹說,因其傳遞了一種健康理論,因此成為選修課里學生較多的一門課。根據學校的安排,每學期開始由老師向學校申請開課的規模,主要放在晚上上課。
“這個學期開了6個班,上個學期開了4個班,一年開了10個班。”丁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節課的標準是100人左右,但往往報名的人數會達到300人甚至400人,選課比例最高可達4∶1。“很多學生其實并不胖,他們來聽課可能是為了以后能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丁勇發現,身邊也有很多減肥意念特別強烈的人,偶爾還會有特別胖的人找他咨詢,他會根據求助者的體重和飲食狀況,給對方制定一個簡單的食譜,并讓其長期堅持。
說到減肥效果,丁勇感到很自豪,據他粗略估測,一般情況下,一個月減肥快的能瘦下來10~15斤,減肥慢的也能減5斤多。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也有人一個月減30多斤。但他并不太主張減肥減這么快,“減得快容易反彈,一個月減5斤就可以。”
【考核】
制定符合自己的食譜
來自河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大二學生段亞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一下學期就允許學生上選修課,自己是大二上學期跟同學一起選修丁老師的“減肥課”。
雖然已經選修了丁老師的“減肥課”,但還會忍不住在空閑時去蹭丁老師的課聽,“選他課的人特別多。”
她覺得丁老師不僅講課比較幽默,而且講的內容也比較實用,“一般修這個課的女生偏多,都想減肥或者控制體重,想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
說到“減肥課”考試考核,丁勇覺得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也并不要求減肥多少斤才算合格,“選修課,主要以論文為主,有的時候會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健康的食譜,或者分析一下社會上不健康的飲食現象。根據學生給自己制定的食譜,給學生打分考核。”丁勇說。
丁勇介紹說,平時會要求學生運動,但并不去監督他們,全憑自己去完成。“按照國家的標準每天大約是6000步的運動量,快步走6000步左右,大約40分鐘。”
網友說
高校“減肥課”的火爆
引發網友熱議
@Somnus-321:上大學的時候選過他的課哦,的確很幽默,已經畢業3年了。
@三生春風:被減肥課耽誤的段子手老師,我從不翹課,不僅能學知識還能爆笑。
@卑微給了現實:大一修過丁老師的減肥課,真的是個實力敬業養生顧問,上課風格幽默!真是太喜歡了。
@是當歸呀:在選課系統上PK掉1000多人才搶到的,當時快激動哭了。
@小小小小小曉凡:后悔選上他的課卻沒有好好上。
除了“減肥與體重控制”課程外,其實高校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課程,剛剛畢業于鄭州某高校的小張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學也要跟得上時代,出現了很多新課程。
為了讓學生了解橋牌叫牌的概念,熟悉橋牌牌力的估算,掌握橋牌開叫的條件、開叫的辦法及開叫后應叫等,鄭州某高校開設橋牌選修課,通俗來講就是“教你打橋牌”。上過橋牌課的同學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課堂上,老師也會親自講解賽中各種技戰術。
來自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小明介紹,學校開設了社交禮儀(化妝)選修課,一方面給學生講解中國古典禮儀、西方的圓桌文化、如何跟人正確打招呼等,另一方面教你如何穿衣搭配、什么場合應該化什么樣的妝等。
“化妝和穿著,不是流行什么就怎么樣,而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對此,鄭州大學社會學老師董中昱認為,應該提倡一些積極向上的課程,大學不僅僅是學習高深知識的場合,也要與學生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接軌,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有興趣。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彎文奎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