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7月,在河南省盧氏縣的縣委擴大會議上,縣委書記王清華向與會者推介了一本小冊子,要求全縣科級以上干部人手一冊,認真學習。
這本冊子是《盧氏縣脫貧攻堅規劃咨詢報告》,是國開行河南省分行在總行的指導下,為盧氏這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開出的扶貧“藥方”,提出盧氏縣要依托自身特點,優先發展特色農產品,將食用菌、中藥材、林果等三大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
“融智”繪藍圖,“融資”出實效。國開行河南省分行運用開發性金融思維,與盧氏縣重點扶貧產業對接,以“食用菌”產業為例,這是盧氏縣最有特色、最具有優勢,同時涉及貧困戶最多的產業,規劃總投資達18億元。“乍一聽,覺得產業規模挺大,挺合我們開發性金融大手筆的特點。”國開行河南省分行派駐三門峽市的扶貧金融專員王森濤對記者說,可細算這筆賬,問題就出來了:18億元是全產業鏈的概念,其背后包括1萬多個大棚、1萬多個貧困戶、上千個原材料和加工商。矛盾隨即顯露——大棚建設點多面廣,涉及大量集體經濟和農戶,這與開行批發性資金、人員少、網點少之間有矛盾;種植基地建設缺少龍頭企業支撐,這與開行市場主體進入門檻高之間有矛盾。
大手咋“繡”扶貧花?“運用開發性金融的思維,用全產業鏈這個‘面’的思維去種桃園,而不是簡單‘點對點’摘桃子。”王森濤告訴記者,針對大棚建設問題,該行通過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扶貧轉貸款,再分發給合作社和貧困戶,解決點多面廣的問題。截至目前,開行扶貸轉貸款已發放3.2億元,其中1.5億元用于食用菌新式大棚建設。針對種植基地建設問題,該行引導地方優質平臺公司強化公司治理、規范市場化運作并引入擔保等方式增信,申請長期項目貸款用于種植基地建設,帶貧的中小企業和集體經濟以租代購,向平臺公司租賃基地運營,在激活扶貧效應的同時實現了現金流閉環。
運用開發性金融助推盧氏縣產業扶貧的案例,映射出國開行河南省分行貫徹落實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全力扶貧攻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之舉。近年來,該行堅持“融制、融資、融智”的“三融”扶貧策略和“易地扶貧搬遷到省、基礎設施到縣、產業發展到村(戶)、教育資助到戶(人)”的“四到”思路,克服人員和機構短板,選派12名處級干部作為扶貧金融專員,成立18個地市工作組,構建“工作組+扶貧專員”雙重工作梯隊,注重金融扶貧和普惠金融的有機結合。目前,該行已累計向河南省53個貧困縣發放貸款突破1000億元,其中發放精準扶貧貸款334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7萬人。
“四到”扶貧見真章。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國開行河南省分行發放易地扶貧搬遷及配套貸款41.7億元,惠及27.2萬貧困人口。運用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政策,創新推動河南省土地復墾券收儲融資模式,發放貸款4.86億元,惠及1.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礎設施扶貧方面,該行抓住全省所有貧困縣均作為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縣的契機,以農村村組道路、環境整治等領域為重點,發放農村基礎設施貸款近108.9億元,惠及145萬貧困人口。在產業扶貧方面,該行創新縣級產業扶貧統貸統還模式,實現系統內首單扶貧轉貸款業務落地,龍頭企業牧原帶貧模式被聯合國開發署列為優秀扶貧案例;推動南陽市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獲總行108億貸款授信,成為河南林業領域單筆額度最高的貸款,惠及8.7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教育扶貧方面,作為全省助學貸款的唯一承辦行,國開行河南省分行堅持高校和生源地助學貸款兩種貸款模式齊頭并進,累計發放助學貸款146.92億元,惠及貧困學生244.76萬余人。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國開行河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傅小東向記者表示,將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緊緊圍繞2018年全省脫貧110萬人,實現3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2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的任務,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強化融智扶志,以大情懷、大智慧、大思路助力河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河南省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貢獻。(郭杰、彭鑫)
編輯:河南商報 呂珊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