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三評”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構建科學、規范、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推進分類評價制度建設,發揮好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
意見明確了“三評”改革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期間要在優化“三評”工作布局、減少“三評”項目數量、改進評價機制、提高質量效率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使科技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創新創業潛能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和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意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改進評價方式,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不將論文、外語、專利、計算機水平作為應用型人才、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在統籌科技人才計劃方面,意見指出,要加強部門、地方的協調,建立人才項目申報查重及處理機制,防止人才申報違規行為,避免多個類似人才項目同時支持同一人才。
在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方面,意見提出注重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引進海外人才要加強對其海外教育和科研經歷的調查驗證,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簡單等同于科研水平。對承擔國防重大工程任務的人才可采用針對性評價措施,對國防科技涉密領域人才評價開辟特殊通道。
意見要求,堅持正確價值導向,不把人才榮譽性稱號作為承擔各類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勵、職稱評定、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確定的限制性條件。
意見明確,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落實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大型企業等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不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稱號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
此外,意見要求加大對優秀人才和團隊的穩定支持力度。國家實驗室等的全職科研人員及團隊不參與申請除國家人才計劃之外的競爭性科研經費,由中央財政給予中長期目標導向的持續穩定經費支持。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