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誰最厲害?7月4日,《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8)》出版暨推動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省社科院舉行。會上,由省社科院編撰出版的《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8)》,公布了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
報告透露,在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中,鄭州得分遙遙領先,在27個基本指標中,有20項居第1位。
【中原經濟區發展如何】
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第四增長極
省社科院原院長、《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8)》主編張占倉說,中原經濟區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并延及周邊安徽、山東、河北和山西的部分地區,共包括30個省轄市和3個區、縣。
中原經濟區實力如何?張占倉說,截至2016年底,中原經濟區總人口達到1.64億人,約占全國人口總量的11.85%;生產總值為6.14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的8.2%,經濟總量僅次于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第四增長極。
【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排名】
鄭州總分第一 20項指標奪魁
“在綜合競爭力評價中,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在27項基本指標中,20項排第1位。”張占倉稱, 在此次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中,鄭州得了93.25分,遙遙領先。
而早在2016年,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國家戰略規劃和平臺相繼落地鄭州,國務院也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未來,鄭州不但要作為中原經濟區和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而且要不斷增強經濟競爭力,力爭在全國范圍內的城市競爭力方面走到前列。
前10名中 河南占了8位
除了鄭州,省內其他省轄市發展如何?
報告顯示,2017年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的27個指標,涵蓋了經濟規模、發展速度、科技創新、城鄉結構等。
排名中,洛陽緊跟鄭州,在綜合競爭力中排第二,得分為57.74分。
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完世偉稱,洛陽作為中原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在落后于鄭州的同時,相對于其他城市卻有明顯的優勢。從指標排名上看,洛陽市在一級指標上的表現比2016年有所提高,其中,經濟發展指標和支撐要素指標排名第2,結構質量指標排名第4。在11個二級指標中,洛陽在對外經濟、財政金融和醫療衛生方面均排名第2,其他指標也都在前5,僅發展速度指標比較靠后,位居第13。
南陽、鶴壁、信陽 排名為何下滑
對照2017年和2016年名單發現,河南的省轄市中,鄭州、洛陽和焦作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和上年保持不變,而南陽、鶴壁和信陽的排名則有小幅下降,其余省轄市均實現了上升。
張占倉分析認為,南陽市的特點比較明顯,經濟發展的規模類指標排名靠前,但人均指標、結構指標以及支撐要素方面則相對靠后,如何利用經濟總量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而鶴壁的排名下滑與指標變動有一定關系,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研發經費支出等幾個指標上,鶴壁均相對落后。
【縣域經濟排名】
新鄭市最有錢 市民生活最幸福
金子,放在哪兒都擋不住光芒。2018年7月4日,《河南商報》剛在A04版報道了新鄭市連續三年上榜全國百強縣,而且位居全省縣域第一的好成績。當天,省社科院公布的“2017年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評價報告”中,在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中,新鄭市再次榮登全省各縣(市)的榜首。
全省各縣(市)中,哪個最有發展潛力?在發展潛力、活力評價中,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新鄭市、鞏義市、新密市、滎陽市、禹州市。
生活在哪個縣(市)最幸福?在民生幸福評價中,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新鄭市、滎陽市、鞏義市、義馬市、新密市。
另外,發展結構評價中,排名第1的是義馬市;發展效益方面,排名第1的是中牟縣;農業基礎能力評價方面,排名第1的是滑縣。
【觀點】
縣域經濟發展兩極分化
應積極挖掘當地比較優勢
“從排名和得分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杜明軍稱,就拿全省105個縣(市)總體發展績效指數來說,最大值為0.7853,是最小值0.1147的6倍多。
杜明軍分析認為,這里面既有資源稟賦的客觀原因,也有戰略布局的主觀原因;既有各縣市對歷史機遇的及時把握,也有對基礎發展平臺的不懈構建。
比如,有的縣(市),傳統產業比重較高,原來以生產鋼鐵、水泥或者煤炭為主,現在過于依賴經濟周期,導致經濟結構調整緩慢,發展相對就落后;而有的縣(市),受河南重大發展戰略布局的惠澤,積極承接了產業轉移,也知道依靠創新驅動,經濟就會得到快速增長。
那么,發展慢的縣域如何才能提升質量?
杜明軍建議,可以多方借力河南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也可積極挖掘當地的比較優勢,還應積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等。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