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人來說,買房子是一件大事。但實際上,由于“公攤面積”的存在,您的房子會大打折扣,比如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套內面積只有80平方米;如果是高層的話,套內面積可能就縮水到70平方米了。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央廣等撰文向“公攤面積”開炮,引發網友討論。
【大咖觀點】
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
相對來說較健全健康
公攤面積大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本身的一些,另一方面是被開發商用來做其他用途的,比如說車位、其他的公共設施等,簽訂購房合同時如果這個不明確的話,有一些開發商就會利用這個噱頭。其實,也是開發商變相達到上漲房價的目的。
重慶的房價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它一直是封閉監管的一個城市,購房者也接受了這種定價模式。其實它的面積對于購房者來說更直接,你買到多少就是你用多少,其實從合同角度來說是比較健全健康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
【網友聲音】
@侃大山-侃吧:這種換湯不換藥的事還是少折騰些好,越折騰老百姓的錢越會被折騰走,如果覺著太昧良心,直接降低收費標準就行了。
@何以感震動0:說實話,我就想有一塊地,哪怕自己去砌磚建房子,有一個自己的家園。現在的房價高得離譜,哪有工夫考慮公攤面積的問題呀,只希望房價能降降。
@frank7gao:開發商利益為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公用面積不分攤在你的房價里面,結果就是單純的住房面積單價就會提高。開發商不會自己承擔公用面積讓利于業主的。或許現在的公用面積分攤上使得開發商有更多的貓膩手段罷了!
@劉呵呵呵何川:個人覺得有公攤面積也不為過,畢竟這些公攤面積是用到整棟樓的業主身上了,也算是為業主服務嘛,可以接受。
@我是小政哥: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自然就漲上來了,最后的結果是一樣的,你并沒有少花錢!
@exyx:最可恨之處在于公攤后,一些公攤的面積又被開發商拿來做車位再賣給業主一次……
【鏈接】
何為“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棟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