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9歲的葛小毛,是鄭州公交培訓中心的一名教練員。為了幫助學員練車,他每天隨車在訓練場步行18公里。他是嚴師也是益友,知道學員家庭條件不好準備棄學,還主動為其找工作。
技術 為了當好教練員 他苦練駕駛技術
葛小毛今年49歲,從事駕駛工作近30年。他說,當年剛來到駕校,就喜歡上了教練員這個崗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常常說:“自己只有半碗水,拿什么給學員滿碗水,要當好教練員,就必須磨礪自己,練就高超的駕駛技術。”
不管是在寒風凜冽的深冬,還是在驕陽似火的三伏天,同事在訓練場總能看到他苦練技術的身影。日子一天天過去,手上磨出老繭的同時,他的駕駛技術也日臻完善。
負責 為觀察學員操作情況 他一天要走上18公里
近年來,駕考內容經常發生變化,每一次修改考試內容后,葛小毛都要重新研究一番,并一項項進行演練,讓自己對修改內容做到熟知,摸索出訓練技巧。
在授課演示中,他熟練的駕駛動作博得了學員陣陣掌聲,很多學員都愿意跟他學習汽車駕駛技術。
葛小毛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按照機動車培訓大綱總結出了一套完善的教學方法,并將一些難于記憶的操作技術編成順口溜。在做基礎訓練時,他一邊示范一邊把順口溜應用于訓練的各個環節,“方向盤把牢,轉向穩且巧,雙手別打架,手臂要協調,緩彎緩又輕,急彎快準狠,快打要快回,慢打則慢回”。
考試前,他經常會拿出快板,學員們就跟他一起說順口溜:“上車喊報告,拉門出左腳,坐好叫考官,面帶梨渦笑。關門深呼吸,坐姿要擺好。查看空擋位,點火要輕柔。方向別忘了,掛擋要干脆,手剎配合好。起步問考官,多看后視鏡,喇叭來歡叫……”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讓學員好記又好用,同時還活躍了訓練氣氛,緩解了考前的緊張氣息。
當學員開始訓練時,他隨車觀察學員操作情況,邊走邊講,及時糾正學員的錯誤,要求學員反復訓練,直到掌握為止。按每天隨車走6小時,按照每小時走3公里計算,一天他要在訓練場走18公里。
益友 知道學員家庭經濟困難 他主動給學員就近找工作
葛小毛在教學上是學員的嚴師,在生活上又是學員的益友。課余,他常常和學員在一起聊天,了解學員的心理素質、家庭情況。
他曾經帶過一個學員,后者憨厚老實,訓練起來有頭腦又肯吃苦,但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常常要請假出去打工。學習時間無法保證,該學員的學習進度與其他人相差比較遠,因此信心不足,有了退學的念頭。
葛小毛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安慰這個學員,并請朋友幫忙,在學校附近商場為學員找了理貨員的工作,“這樣既不耽誤日常訓練,也不影響他工作。”
葛小毛教過的學員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一個學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教練不僅是我們的師傅,更像我們的兄長,將來我們一定好好工作,當一名優秀的公交車長來回報葛老師的關愛之心。”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