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如何防控疾病致殘,減少傷害致殘?隨著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的到來,這些沉重卻又不容回避的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今年8月25日是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殘疾預防,從我做起”。當天上午,由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辦,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二七區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宣傳教育活動,在二七區建中街街道辦事處淮南社區升龍廣場舉行,通過宣傳海報、義診、咨詢、文藝演出等形式,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吸引廣大民眾參與其中。
后天致殘是主要因素
“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占總人口的6.34%,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名殘疾人。”在此前舉行的全國“殘疾預防日”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殘聯康復部主任胡向陽用這樣一組數據,說明我國殘疾預防形勢的緊迫。
另據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趙悌尊透露,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全國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與1987年第一次抽樣調查的5164萬相比,第二次抽樣調查殘疾人總數增加了3132萬人。“我國各類殘疾致殘原因中,后天獲得性因素是致殘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因素致殘占9.57%,后天獲得性因素致殘占74.67%。”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每年新增殘疾人主要由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意外傷害、出生缺陷等因素導致。
省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有700多萬殘疾人,其中鄭州市有殘疾人52萬,數量多,負擔重,而利用現有的技術,可以使至少50%的殘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遲發生。
據該負責人介紹,我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預防工作,通過實施殘疾預防重點干預項目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等工作,積極推進“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著力防控疾病致殘、努力減少傷害致殘、顯著改善康復服務”四大主要行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我國每年新生缺陷兒約90萬例
據中國殘聯康復部主任胡向陽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平均結婚年齡和平均懷孕年齡不斷延后。而產婦年齡越大,新生兒出生缺陷的幾率就越大。目前,我國每年新生缺陷兒約有90萬例,而采取適當措施,就可以有效預防多數殘疾的發生。
專家建議,要進行婚前檢查、指導優生優育、孕前孕期保健等,預防因父母疾病造成的先天殘疾和圍產期的失誤造成的病殘;其次,在懷孕期間可依靠臨床檢測診斷技術,如做孕早、中期血生化指標、超聲NT檢查、唐氏篩查、四維彩超產前排畸、羊水穿刺及臍血分析等,這些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寶寶在宮內的發育情況,減少缺陷兒的出生。
對新生兒早期進行篩查、診斷及干預治療,有助于避免或減輕致殘,將殘疾消滅于未發階段。
作者: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