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年以來,從教育部到河南省教育廳,再到鄭州市的教育部門,一直聯合有關部門,在規范和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河南省教育廳發布了《河南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根據學生所處年級和參訓學科,命名學科類培訓班名稱。同時,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必須持證上崗,并公示教師信息。河南商報考學君隨機采訪了幾家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有負責人表示,已經督促機構無證教師集體報名培訓。不過家長們對新政的反應,有些出人意料!
校外培訓機構面臨集體改名?
在文件中,河南省教育廳提到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的關鍵環節。
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已進入整改攻堅期,時間非常緊迫,任務極為艱巨。文件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整改進度,確保年底前不折不扣按時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 同時,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前期摸底排查和初步整改的基礎上,對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逐一對標研判,完善整改臺賬。對存在問題的要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具體事項和時間表,推進加快整改進程,實行整改臺賬銷號制度。
重點來了,文件要求!
為防止誤導家長學生、杜絕超前超標培訓和虛假宣傳,應本著簡潔、直觀、準確、規范的原則,根據學生所處年級和參訓學科,命名學科類培訓班名稱。比如:“小學三年級數學培訓班”“初中二年級語文培訓班”。按照以上要求,各培訓機構要盡快將所辦培訓班的名稱、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等報縣級教育部門備案審核。縣級教育部門應及時完成備案審核工作并向社會公布。未通過備案審核的班次不得招生培訓。
對于培訓機構教師,文件也進一步提出要求。
其中,校外培訓機構要將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及培訓場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應于2018年下半年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經過教師資格考試未能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機構不得繼續聘用其從事學科類培訓工作。也就是說,家長選老師,可以一眼看到老師的所有信息,更加方便。家長:教育機構有資格證就行。
從今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以來,考學君時刻關注著家長們對這一新政策的態度。但讓考學君感到意外的是,部分家長對于新政的實施,并不太在意。“說實在的,現在上培訓班,家長最看重的就是這個機構的教學水平。”
從孩子小學一年級起就輾轉在多個培訓機構的王女士,目前已經是七年的“陪讀高手”了。在聊起新政策中要求教師必須持證上崗這一點時,正在培訓班外等著孩子放學的王女士和一眾家長表示,家長們其實真的不在意老師有沒有證件。“只要這個機構有辦學證件,就可以了呀。”
看著考學君一臉不贊同的樣子,王女士給考學君舉了個例子:女生為什么要買名牌?是因為它們的原材料都有保障?還是因為你聽說過它們的名氣?“未必國產的牌子,質量就比不上那些所謂的國際大品牌。”王女士說,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也是類似的選擇。哪兒的培訓班教學質量好,家長們口口相傳,就把機構的名氣烘起來了。“反正我身邊的家長,都不是憑老師有沒有資格證來選擇培訓機構的。”
在以王女士為代表的一部分家長看來,新政策中對于沒有相關辦學證件的培訓機構會被關停,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畢竟這培訓班一停,耽誤的都是孩子們的學習時間,你說是吧?”而對于可能面臨的機構名字的變更,家長們都表示只要對孩子沒有影響,家長也不關注。
機構:鼓勵無證教師積極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
報道中提及,以后在輔導機構任職的老師不僅要持證上崗,而且老師的崗位信息還將全部公示出來。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了一些輔導機構的老師及負責人的關注,他們紛紛就此事談了看法。
輔導機構老師小梁稱,在其機構里任職的老師并不是全部都有教師資格證,而她就是其中沒有證書的一個。
“有老師確實沒有證,但是人家教得也很好,有老師有證,但是小白一個,你說這個證,也就是紙上談兵。”談及持證上崗這一要求時,小梁吐槽道。
隨后,小梁補充道,既然相關部門有這個政策要求,她也準備考一下。
與小梁不同的是,在鄭州某輔導機構的小穎卻是很贊同老師持證上崗。
小穎說,老師持證上崗既是職業的要求,也是對學生負責。
不過,她也對落實持證上崗這一政策提出了懷疑。
“鄭州機構那么多,不好查。”小穎說。
在一家輔導機構負責人李先生看來,老師持證上崗能夠方便他們機構選人,“教師資格證是對我們對老師的第一步篩選。”
李先生稱,老師持證上崗是必須支持的,只有“正規軍”才能夠助力企業發展壯大。鄭州某培訓機構負責人張先生表示,確實有個別老師教得不錯,還沒有教師資格證,他們已經組織這部分老師集體考證。“老師們為考證請假,我們都會允許,也不扣錢,招聘時也會更關注應聘人員的證件問題,畢竟有證也是一種能力。”他說。
五花八門的機構名字,真能改好?
報過培訓班的家長都知道,培訓機構的名字五花八門。
有“xx教育”,有“xx培優”,有“xx私塾”。
而對于內部的課程,命名更是混亂,比如學而思,有普通班、領軍班。
現在教育部門要求培訓機構必須根據學生所處年級和參訓學科命名學科類培訓班名稱,而未經審核的不允許招生。
在機構負責人張先生看來,受影響的多是那些大型機構,小機構根本無人監管。
“大機構更希望能加大查處力度,將無證小機構查處關停,行業更規范,生意才好做。”
對于改名字,他雖然覺得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對機構來說也很麻煩,尤其是證件齊全的機構,更名涉及的部門很多。
某培訓機構高老師說:“支持政府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整改,有部分機構存在借用校長資質,教師資格證情況,政府在監管上面難度太大。”
他說,持教師資格證是最基本的,畢竟開辦培訓機構做的是良心教育,要對學生和家長負責。
今年7月,鄭州市政府召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會,通報了一批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情況。
作為正規機構,他希望政府接下來能加大督查力度。
作者:河南商報家有考生團隊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公眾號“家有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