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建行之初的5.94億元到2018年9月的762億元,20年間,焦作中旅銀行資產總額增長了128倍;2013年至2017年累計納稅14.8億元,2017年全年納稅6.16億元,躍居全市金融機構之首。

20年風雨兼程,如鳳凰涅?。
數字的變化見證了焦作中旅銀行從一葉小舟到一艘巨輪的轉變。
截至2018年9月,焦作中旅銀行注冊資本50億元,資產總額762億元,員工1338人,內設22個管理部門、5個公司業務團隊、1家營業部、37家支行(市區25家,縣域12家)和鄭州分行,資產、負債、貸款、存款增速均位居省內5家城商行榜首。
今年是焦作中旅銀行成立20周年暨更名3周年。20年前,誰也不曾預見,在整合重組11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成立的焦作市商業銀行(焦作中旅銀行前身)能從一個在業內人眼中的“弱行”發展成為如今監管層眼中的“放心銀行”、城商行轉型樣本銀行。
城商行轉型樣本
乘勢而上是制勝關鍵。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仍處于轉型攻堅期,央行MPA考核、銀保監會監管的“八道金牌”、資管新規等,對整個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小銀行產生深遠影響。
據資料顯示,2012年,焦作市商業銀行股本總數僅有6.47億元,無論從資產質量、抗風險能力、管理能力各方面來看,在業內均屬于“名不見經傳”的城市商業銀行。
出路在哪里?
市委、市政府和焦作市商業銀行管理層經過慎重考慮和市場研判,決定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2年10月,焦作市商業銀行成功引入中國旅游集團(原中國港中旅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成為中央企業控股管理的城市商業銀行,這也是河南省首家具有中央企業和地方政府雙重背景的城市商業銀行。
這是一次令人驚詫的“握手”。
看似不相關的二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原來,打造旅游金融板塊,一直是中國旅游集團的夙愿。2012年8月,港中旅財務有限公司開業,標志著其打造金融業務板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兩個月后,正式入主焦作市商業銀行。
在集團的支持下,焦作市商業銀行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引進各類優質戰略投資者,實現體制機制上持續深層次、系統性改革,逐步達到以改革促發展的目的。
經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4次增資擴股,股本總數由6.47億股增加至50億股,股權結構逐步由“地方政府+民營企業”為主蝶變為以“央企+地方政府+省屬國企+上市公司”為主的法人主體。2015年10月26日,焦作市商業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更名為焦作中旅銀行。更名后,焦作中旅銀行就確定了“旅游+金融+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堅定了“先焦作、后河南、再全國”的發展路徑,明確了“打造特色化一流銀行”的目標,努力成為“旅游界的金融專家和金融界的旅游專家”,向中國旅游金融服務標桿、中國旅游金融專家和中國旅游金融標準制訂者的目標邁進。
如今,焦作中旅銀行經過改革發展、銳意創新,在公司治理、組織架構、風險防控、人才隊伍、產品研發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發展,與6年前轉型改制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旅游銀行行業標桿
走“旅游銀行”發展路徑的并非只有焦作中旅銀行,近的有山西五臺農村商業銀行打造“旅游銀行”,遠的有桂林銀行通過為旅行社理財,全力打造為旅游服務的特色銀行。
焦作中旅銀行確定旅游特色的戰略定位如何落子?
抓住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和“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發展機遇,堅持差異化發展,是焦作中旅銀行給出的答案。
于是,焦作中旅銀行在金融領域謀篇布局,從組織架構、戰略定位、實施路徑、產品創新、內部考核、品牌塑造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小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
成立旅游銀行部。該行緊緊圍繞國家《“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i旅游”卡為載體,以集團“星旅通”為平臺,將“i旅游”卡打造成為集投資理財、循環貸款、支付結算、消費娛樂、電子銀行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商務專用卡,并不斷增加卡權益。同時,打造兩個特色品牌日,即“26日品牌活動日”“最愛星期六”,將每月26日設定為“i旅游日”,持卡客戶可免費游覽簽約景區;每周六,持“i旅游”卡的客戶在指定商家消費時可享受優惠,這兩個特色品牌日受到了持卡客戶的好評。
截至今年9月底,共發“i旅游”卡49.25萬張,本年新增12.84萬張;卡權益簽約全省AAA級(含)以上景區75戶,簽約全國酒店門店5000余家,本年新增近4000家。
為更好地推動旅游特色業務發展,焦作中旅銀行加大旅游產品研發力度,先后推出了“景區門票資產證券化”“智慧景區融資”“酒店經營性物業貸”“旅行社周轉貸”“旅行社包機貸”“個人出境旅游保證金存管”等特色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
在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中國銀監會領導為焦作中旅銀行的發展模式點贊:“有的銀行腳踏實地,深挖自身優勢,努力打造精品銀行。比如,焦作中旅銀行重組后借助股東資源,把旅游特色作為戰略定位,為傳統和創新旅游業態提供了特色服務,贏得了市場認可。”
2017年12月,鄭州分行的開業標志著焦作中旅銀行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開始向更廣闊的市場進發。
如今,焦作中旅銀行齊心協力轉型攻堅,力爭早日實現2020年“四個五”目標,即旅游類貸款占比達50%、旅游類存款占比接近50%、公司旅游類授信客戶占比達50%、個人旅游類有效客戶占比達50%。

根植地方的市民銀行
焦作中旅銀行的前身是焦作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法人銀行,焦作中旅銀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歸本源、心懷感恩,始終將助力焦作城市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有了這一定位,焦作中旅銀行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實施“三大戰略”、推進“三大攻堅戰”、建設“四個焦作”的總體部署搶抓機遇,積極發揮地方法人銀行優勢和主力軍作用,大力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認真落實全市扶貧工作要求,精準扶貧效果初顯;借勢“四位一體”的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做好困難企業分類金融服務;首設“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實施投貸聯動的金融創新服務模式;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全面支持小微企業和涉農企業發展;打造市民銀行,提供全方位的個人金融服務;創新服務科技型企業,助推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區域特色和發展訴求,對縣域經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探索旅游特色業務,支持我市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據統計,目前,焦作中旅銀行在我市本地有效授信總額達160億元。稅收也處于逐年遞增態勢,2013年至2017年累計納稅14.8億元,2017年全年納稅6.16億元,躍居全市金融機構之首。
2015年、2016年,焦作中旅銀行蟬聯市政府頒發的“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突出貢獻單位”一等獎。2017年,在“焦作市有重大影響的十件大事突出貢獻單位”名單上,焦作中旅銀行榜上有名。2018年,焦作中旅銀行被市總工會授予“焦作市五一勞動獎狀”。
面對新時代城商行的快速發展,焦作中旅銀行正因勢而變、乘勢而上。
創新發展釋放新動能。可以預見,一個誕生于本土、面向全國的特色化一流銀行,將以全新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來源:焦作發布)

20年風雨兼程,如鳳凰涅?。
數字的變化見證了焦作中旅銀行從一葉小舟到一艘巨輪的轉變。
截至2018年9月,焦作中旅銀行注冊資本50億元,資產總額762億元,員工1338人,內設22個管理部門、5個公司業務團隊、1家營業部、37家支行(市區25家,縣域12家)和鄭州分行,資產、負債、貸款、存款增速均位居省內5家城商行榜首。
今年是焦作中旅銀行成立20周年暨更名3周年。20年前,誰也不曾預見,在整合重組11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成立的焦作市商業銀行(焦作中旅銀行前身)能從一個在業內人眼中的“弱行”發展成為如今監管層眼中的“放心銀行”、城商行轉型樣本銀行。
城商行轉型樣本
乘勢而上是制勝關鍵。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仍處于轉型攻堅期,央行MPA考核、銀保監會監管的“八道金牌”、資管新規等,對整個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小銀行產生深遠影響。
據資料顯示,2012年,焦作市商業銀行股本總數僅有6.47億元,無論從資產質量、抗風險能力、管理能力各方面來看,在業內均屬于“名不見經傳”的城市商業銀行。
出路在哪里?
市委、市政府和焦作市商業銀行管理層經過慎重考慮和市場研判,決定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2年10月,焦作市商業銀行成功引入中國旅游集團(原中國港中旅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成為中央企業控股管理的城市商業銀行,這也是河南省首家具有中央企業和地方政府雙重背景的城市商業銀行。
這是一次令人驚詫的“握手”。
看似不相關的二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原來,打造旅游金融板塊,一直是中國旅游集團的夙愿。2012年8月,港中旅財務有限公司開業,標志著其打造金融業務板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兩個月后,正式入主焦作市商業銀行。
在集團的支持下,焦作市商業銀行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引進各類優質戰略投資者,實現體制機制上持續深層次、系統性改革,逐步達到以改革促發展的目的。
經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4次增資擴股,股本總數由6.47億股增加至50億股,股權結構逐步由“地方政府+民營企業”為主蝶變為以“央企+地方政府+省屬國企+上市公司”為主的法人主體。2015年10月26日,焦作市商業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更名為焦作中旅銀行。更名后,焦作中旅銀行就確定了“旅游+金融+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堅定了“先焦作、后河南、再全國”的發展路徑,明確了“打造特色化一流銀行”的目標,努力成為“旅游界的金融專家和金融界的旅游專家”,向中國旅游金融服務標桿、中國旅游金融專家和中國旅游金融標準制訂者的目標邁進。
如今,焦作中旅銀行經過改革發展、銳意創新,在公司治理、組織架構、風險防控、人才隊伍、產品研發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發展,與6年前轉型改制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旅游銀行行業標桿
走“旅游銀行”發展路徑的并非只有焦作中旅銀行,近的有山西五臺農村商業銀行打造“旅游銀行”,遠的有桂林銀行通過為旅行社理財,全力打造為旅游服務的特色銀行。
焦作中旅銀行確定旅游特色的戰略定位如何落子?
抓住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和“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發展機遇,堅持差異化發展,是焦作中旅銀行給出的答案。
于是,焦作中旅銀行在金融領域謀篇布局,從組織架構、戰略定位、實施路徑、產品創新、內部考核、品牌塑造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小銀行的特色發展之路。
成立旅游銀行部。該行緊緊圍繞國家《“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i旅游”卡為載體,以集團“星旅通”為平臺,將“i旅游”卡打造成為集投資理財、循環貸款、支付結算、消費娛樂、電子銀行等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商務專用卡,并不斷增加卡權益。同時,打造兩個特色品牌日,即“26日品牌活動日”“最愛星期六”,將每月26日設定為“i旅游日”,持卡客戶可免費游覽簽約景區;每周六,持“i旅游”卡的客戶在指定商家消費時可享受優惠,這兩個特色品牌日受到了持卡客戶的好評。
截至今年9月底,共發“i旅游”卡49.25萬張,本年新增12.84萬張;卡權益簽約全省AAA級(含)以上景區75戶,簽約全國酒店門店5000余家,本年新增近4000家。
為更好地推動旅游特色業務發展,焦作中旅銀行加大旅游產品研發力度,先后推出了“景區門票資產證券化”“智慧景區融資”“酒店經營性物業貸”“旅行社周轉貸”“旅行社包機貸”“個人出境旅游保證金存管”等特色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
在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中國銀監會領導為焦作中旅銀行的發展模式點贊:“有的銀行腳踏實地,深挖自身優勢,努力打造精品銀行。比如,焦作中旅銀行重組后借助股東資源,把旅游特色作為戰略定位,為傳統和創新旅游業態提供了特色服務,贏得了市場認可。”
2017年12月,鄭州分行的開業標志著焦作中旅銀行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開始向更廣闊的市場進發。
如今,焦作中旅銀行齊心協力轉型攻堅,力爭早日實現2020年“四個五”目標,即旅游類貸款占比達50%、旅游類存款占比接近50%、公司旅游類授信客戶占比達50%、個人旅游類有效客戶占比達50%。

根植地方的市民銀行
焦作中旅銀行的前身是焦作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法人銀行,焦作中旅銀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歸本源、心懷感恩,始終將助力焦作城市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有了這一定位,焦作中旅銀行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實施“三大戰略”、推進“三大攻堅戰”、建設“四個焦作”的總體部署搶抓機遇,積極發揮地方法人銀行優勢和主力軍作用,大力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認真落實全市扶貧工作要求,精準扶貧效果初顯;借勢“四位一體”的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做好困難企業分類金融服務;首設“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實施投貸聯動的金融創新服務模式;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全面支持小微企業和涉農企業發展;打造市民銀行,提供全方位的個人金融服務;創新服務科技型企業,助推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區域特色和發展訴求,對縣域經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探索旅游特色業務,支持我市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據統計,目前,焦作中旅銀行在我市本地有效授信總額達160億元。稅收也處于逐年遞增態勢,2013年至2017年累計納稅14.8億元,2017年全年納稅6.16億元,躍居全市金融機構之首。
2015年、2016年,焦作中旅銀行蟬聯市政府頒發的“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突出貢獻單位”一等獎。2017年,在“焦作市有重大影響的十件大事突出貢獻單位”名單上,焦作中旅銀行榜上有名。2018年,焦作中旅銀行被市總工會授予“焦作市五一勞動獎狀”。
面對新時代城商行的快速發展,焦作中旅銀行正因勢而變、乘勢而上。
創新發展釋放新動能。可以預見,一個誕生于本土、面向全國的特色化一流銀行,將以全新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來源:焦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