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癥在美國去世。10月29日上午,他的妻子哈文發文:“永失我愛……”
李詠的突然離世讓不少人唏噓不已,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何這么年輕都無法治愈?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到了河南省腫瘤醫院專家,一起來聊聊癌癥的二三事。
現狀 平均360人就有一個癌癥新發患者
對于李詠的去世,有人十分不解,“為啥這么年輕就無法治愈了”?“現在癌癥死亡率好高啊,臧天朔不也是得了癌癥嗎”?那么,我國癌癥發病率情況究竟怎么樣呢?
在第六屆國家癌癥中心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稱,目前,我國癌癥發病率為278/10萬,平均360人就有一個癌癥新發患者。
而根據《2017河南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河南省腫瘤登記地區發病率為252.79/10萬,死亡率為156.58/10萬。與往年進行比較分析,發病率與死亡率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年報顯示55歲是個轉折點,很多癌癥的發病率都在這時陡然增高。”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陳小兵稱,雖然隨著年齡增長,癌癥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但這并不代表癌癥就與中青年人無關,“這種認識非常危險,防癌之心不可無,恐癌之心不可有,要科學認識癌癥,防患于未然。”
治療 癌癥能不能治愈?專家:因人而異
癌癥能不能治愈呢?在陳小兵看來,癌癥能不能治,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我們常常會很直白地告訴患者,早期談治愈,晚期不談治愈。”這也使得很多人簡單地把腫瘤分類理解為早中晚三期,但其實,腫瘤有時候也需要分型。
“腫瘤有非常兇險的腫瘤,也有相對溫和的腫瘤。”陳小兵給河南商報記者舉了個例子,像臨床上最容易治療的乳腺癌A型,這就是很溫和的腫瘤,它就像我們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容易被控制。
“但也有一種叫做單一型乳腺癌的分型,一旦發病,死亡率非常高。”陳小兵說,即便癌癥被治愈,但還存在兩個可影響愈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醫生的治療手段是否規范、科學,其次是患者的運氣。”陳小兵所說的運氣,其實就是患者家屬的陪伴和朋友的鼓勵,“這是很多癌癥患者能夠活10年、20年的法寶和秘訣。”
不久前,河南商報記者采訪過抗癌達人劉翎。她是一名與卵巢癌抗爭了17年的癌癥患者。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的堅持有特殊意義,“我想通過我的堅持,告訴大家癌癥不等于死亡,只要堅持治療、樹立信心,癌癥是可以戰勝的。”
釋疑 為什么有些癌癥發現就是晚期?
從發病部位來看,癌癥其實是由數十種疾病組成的大家族,人從頭頂到足趾,從內臟到皮膚,身體的各個部位均可能被癌癥光顧,科學家在調查了各種癌癥的發病率之后發現,以平均壽命來估算,每個人一生中患癌的可能性在1/3以上!癌癥其實是常見病,它的影響之大,受害者之多,治愈之難,足以使它排在人類疾病榜的前列。
雖然癌癥很常見,但癌癥的發生是在暗中進行的,眾所周知,人體由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都在為機體的正常運轉而勤勤懇懇地工作。
但是,如果正常細胞中出現了某些“叛徒”,人體就會有麻煩,而癌細胞恰恰就是正常細胞中的“叛徒”。
在癌癥發生伊始,少數幾個“叛徒”并不能被檢查出來,這時候身體也不會感到任何不舒服,直到這些“叛徒”的數目發展到幾億個而形成癌組織,才勉強可以被肉眼發現,這些癌組織稱為病灶。
因此,早期發現內臟器官中的癌癥病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這些癌癥一旦出現癥狀,則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叛軍”已成氣候,治療起來會很困難,胃癌、胰腺癌等都是如此。相對而言,接近體表部位的癌癥,如乳腺癌、皮膚癌等,由于其容易被發現,治療效果就要好一些。
防范 預防癌癥就要管住嘴、邁開腿、好心情
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人被查出患上癌癥?
對此,陳小兵稱,人到中年,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等多方壓力,加之社會競爭加劇,焦慮者逐漸增多,再加上應酬多,長年吸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擾亂人體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增加患癌風險,而醫療技術的發展,也讓更多癌癥被提前診斷出來。
陳小兵認為,空氣和水資源等環境因素對患癌有一定影響,但更可怕的“致癌物”則是“心霾”,“心理陰霾長期存在的人容易形成一種癌癥性格。”擁有癌癥性格的人,會出現追求完美、過于壓抑、自我克制、不善于宣泄和釋放的表現。
因此,他建議廣大市民,不論何時,人都要保持樂觀的態度。
平日里,要盡可能做到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簡而言之,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好心情。”他說。
鏈接
世界癌癥基金會和中國癌癥基金會曾聯合提出防癌12條建議
1.戒煙限酒。這是防治所有慢性病的必要舉措。
2.保持良好心態。
3.在正常體重范圍內盡可能瘦。不包括糖尿病病人。
4.每天至少從事30分鐘身體活動。走路是最好的運動。
5.避免喝含糖飲料。限制攝入高能量食物。
6.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麥和豆類。
7.限制紅肉攝入,避免攝入加工的肉制品。
8.男性每天不超兩份酒,女性不超一份。(一份酒精含量10~15克)
9.限制鹽腌食品或用鹽加工的食品。熏制食品也要少吃。
10.不用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癥。醫護人員吃保健品的也并不多見。
11.母親對嬰兒最好進行6個月全母乳喂養。減少乳腺癌的發生。
12.癌癥患者治療后應遵循癌癥預防建議。(部分內容綜合《新京報》等)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見習記者 張成誠 通訊員 王曉凡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