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豫籍軍旅作家張向持48萬字長篇報告文學《根基——西姜寨現象啟示錄》首發式在鄭州購書中心舉行。河南文學界、評論界的專家學者及西姜寨鄉代表數十人與會,對作品進行深入解讀,認為《根基》不僅是生活的典型,更是文學的時代記錄,具有深入研討的價值和意義。

張向持,河南寶豐人,長期供職于解放軍報社,大校軍銜,工作之余從事報告文學寫作,主要作品有《黃牛千里行》《解讀中原》《圣殿》等。新作《根基》講述了位于豫東黃河岸邊的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
2015年底前西姜寨鄉基層黨組織近乎全面癱瘓,全鄉找不到一條易行的路,群眾常年苦嘆“無路可走”……這方土地、這方百姓的落后與艱辛,令人難以置信。僅兩年多的時間,西姜寨鄉在黨委書記李恒志、鄉長劉彬等人的帶領下,激情燃燒——全鄉出動300多萬人次義務勞動,整修鄉道村街380多公里,栽種紅豆杉等樹木1000多萬棵,治河修渠多條,一躍成為“紅豆杉之鄉”“中原水鄉”“孝道之鄉”,并獲全國“美麗鄉村”稱號。
為寫《根基》,作家張向持自掏腰包,深入鄉村近3年,吃住在西姜寨,一路跟蹤,一路感受,一路思索,終于把耐人尋味的“西姜寨現象”奉獻給讀者。他感慨道,創作這本書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西姜寨現象”給人最核心的啟示是:“初心”與民心匯流成河,必將形成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必將創造奇跡;人民群眾是座“火焰山”,熊熊燃燒正是民心對“初心”的回報,“兩心”相映成大業。
不少評論家認為,作為姊妹篇的《圣殿》與《根基》,張向持的作品已超越了“家鄉情懷”,以更寬闊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深邃的思考觸及更重大的主題。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劉袁抒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張向持,河南寶豐人,長期供職于解放軍報社,大校軍銜,工作之余從事報告文學寫作,主要作品有《黃牛千里行》《解讀中原》《圣殿》等。新作《根基》講述了位于豫東黃河岸邊的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
2015年底前西姜寨鄉基層黨組織近乎全面癱瘓,全鄉找不到一條易行的路,群眾常年苦嘆“無路可走”……這方土地、這方百姓的落后與艱辛,令人難以置信。僅兩年多的時間,西姜寨鄉在黨委書記李恒志、鄉長劉彬等人的帶領下,激情燃燒——全鄉出動300多萬人次義務勞動,整修鄉道村街380多公里,栽種紅豆杉等樹木1000多萬棵,治河修渠多條,一躍成為“紅豆杉之鄉”“中原水鄉”“孝道之鄉”,并獲全國“美麗鄉村”稱號。
為寫《根基》,作家張向持自掏腰包,深入鄉村近3年,吃住在西姜寨,一路跟蹤,一路感受,一路思索,終于把耐人尋味的“西姜寨現象”奉獻給讀者。他感慨道,創作這本書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西姜寨現象”給人最核心的啟示是:“初心”與民心匯流成河,必將形成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必將創造奇跡;人民群眾是座“火焰山”,熊熊燃燒正是民心對“初心”的回報,“兩心”相映成大業。
不少評論家認為,作為姊妹篇的《圣殿》與《根基》,張向持的作品已超越了“家鄉情懷”,以更寬闊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深邃的思考觸及更重大的主題。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劉袁抒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