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會主題發言環節,中國傳媒大學原校長胡正榮教授等15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題演講。胡正榮在演講中說,當前傳播及其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播形態突出表現為網絡、移動、社交和智能化,社會形態表現為全球化、本地化和網格化,經濟形態表現為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這些變化導致了當前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四個困局:一是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二是學科羸弱,學科解釋力不強;三是全媒體與新聞傳播學學科及專業教育分離;四是傳播方式多元化與新聞傳播學類的學生去向相分離。因此,應通過學科融合、專業改革、課程更新、實踐提升、教師優教等方式,打造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專業型和國際化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變革。針對一流學科建設,胡正榮建議,首先要抓好頂層設計,其次狠抓師資隊伍、科研成果、國際化等方面的顯示度指標,第三要抓好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
在分論壇交流環節,共設三個分論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南昌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安徽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的近二十位學者,針對自己提交會議的學術論文,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 “‘青椒’學術沙龍”活動,邀請與會的六位專家分別作了題為《新世紀我國電影產業發展道路思考》《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侵權與倫理選擇》《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狀況、問題及對策》《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術研究規范》《算法和啟發法:解釋算法驅動新聞推薦的用戶啟發法》《視聽媒介與認知心理》等專題學術報告。
鄭州大學“新媒體公共傳播”學科方向是鄭州大學2014年支持建設的基礎與新興學科方向之一。2016年該校“公共傳播”二級博士點被教育部獲批招生,2018年1月,“新媒體公共傳播”成為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博士點的一個學科方向。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該學科方向的深入發展搭建了較好的學術平臺,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大學在該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作者:孫保營 吳靜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