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銀行服務加速從物理網點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各大銀行競相在移動端發力。APP正成為銀行與用戶、銀行與第三方開發者、銀行與各類生活消費場景最緊密的連接點。可以說,APP是銀行系征戰移動互聯網金融,決勝金融科技賽場過程中的關鍵武器。
今年8月底,工行手機銀行的用戶突破3億,用戶規模、用戶黏性、用戶活躍度三個指標均為行業第一。10月25日,工行歷經兩年的潛心研發,推出了新一代手機銀行——手機銀行4.0。
工行手機銀行4.0
極智煥新,深度有“+”
不同于以往小修小改的功能更新,此次工行手機銀行的各項參數標準大幅提升。此次手機銀行4.0基于“專業、安全、智能、精選”四大定位,進行了界面煥新、貸款服務升級、智能語音交互、五大措施降門檻、安全升級加固。此外,工行新版手機銀行還首創了智能賬務查詢與分析功能“隨心查”和個人證照在線管理“云保管”,精選特色場景金融服務。這八個維度的大改變,使得工行新版手機銀行達到毫秒級的響應速度,90%以上業務覆蓋率、5年以上交易數據查詢和全方位安全保障機制。
在這些改變的背后,是工行手機銀行業務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全新拓展。此次新版手機銀行基于用戶的多領域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對個人客戶具有吸引力的創新功能。在貸款上,更為貼心與人性化,同時,工行還將特色金融場景拓展到更加垂直細分的領域,例如“環球通”功能可滿足客戶“跨境匯款、資信證明和結售匯”等出國旅游、留學金融服務需求,“e起投”可以讓用戶便捷參與國際市場投資,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
在拓展業務功能的同時,新版手機銀行也延續和強化了工行在賬戶安全性上的優勢。此次升級,工行將基于機器學習技術的反欺詐模型、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納入風控體系,風險防控實力顯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五重“賬戶安全鎖”功能,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自助啟用境外鎖、地區鎖、夜間鎖、境外無卡支付鎖、限額鎖等五重安全防護功能,實現卡片的交易地區、時間、限額精細化管理,可有力防范盜刷。
技術創新驅動
引領工行加速智慧化轉型
今年8月,工行在中期業績報告中提出,要全面實施e-ICBC 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此次手機銀行的升級在金融場景的覆蓋上,在功能的首創上,在業務廣度和深度的拓展上都順應了當前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傳統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改造。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指出,工行在金融科技領域將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產品,其中重點推進智慧銀行應用場景建設,構建金融生態服務圈。二是打造該行新一代信息系統(ECOS)。三是重點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七大創新實驗室成果。在云計算方面,工行已實現基礎設施云平臺落地。在大數據方面,已形成數據倉庫,在反欺詐領域取得了良好成果。
升級版手機銀行是工行向智慧銀行轉型的代表性成果,對該行其他產品線也具有重要意義。
工行手機銀行與信息服務平臺融e聯、電商服務平臺融e購共同組成了工商銀行E-ICBC 3.0戰略三融平臺。截至2018上半年,融e聯客戶數達到1.37億戶,較年初增長20.1%;融e購月均活躍客戶同比增長133.3%,B2C客戶較年初增長24.4%,交易額同比增長21.2%。此外,工行網絡融資余額已超過了9500億,推出線上小微融資品牌“小微e貸”,運用大數據技術創新推出純信用線上融資產品“經營快貸”業務。三融平臺之間互聯互通,承擔互相導流、增強用戶黏性的功能,彼此支持補充。
手機銀行作為銀行智慧化轉型的先頭兵和距離用戶最近的移動終端載體,它的作用之大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升級充分說明了技術變革對金融服務的創新驅動力,同時也將銀行系APP的專業性推到一個新高度。